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 - 第347章 微服私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47章 微服私访
    十月,岑丹初静极思动,出广州城微服私访。岑丹初扮作绅衿,两个侍卫扮作役夫,养子王华作儒生打扮,莫毓芬莫夫人扮作贴身俊仆。另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屈大均,扮作清客。
    屈大均乃广州府附郭番禺县人,字翁山,又字介子,号莱圃,师从岭南三忠之一的陈邦彦。尚可喜入寇广东时,屈大壮削发为僧,名居室为“死庵”,以示不降之意。
    岑丹初拜援剿大将军来广,屈大均来附,入秘书处,任校书郎。他与丹初年纪相仿,二人私交颇笃。不过,屈大均不是当官秉权的料,安心辅佐丹初,以文士自视。
    历史上,屈大均矢志抗清,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之称。尤为后人敬佩的是,他不顾清廷禁令,收集抗清志士事迹,撰写《皇明四朝成仁录》,又倾力编纂《广东文集》、《广东文选》、《广东新语》,作品多被满清禁毁。
    郊外秋高气爽,稻香沁人心脾。已是秋收时节,佃民正在田间收割稻谷。看得出来,他们心情愉悦,不时唱和民歌。
    “介子,老乡在唱什么?”丹初问道,颇感兴趣。
    屈大均侧耳倾听,随即说道:“国主……呃,东家,那人唱的是客家民歌,词曰‘新做大屋四四方,做了上堂做下堂。做了三间又三套,问妹爱廊唔爱廊’。
    “这是首情歌,说的是小伙子做成了一幢大屋,问小妹喜不喜欢屋外的走廊。廊是走廊的廊,音同郎君的郎。以物喻情,意在试探小妹心意。”
    众人大笑,莫夫人说道:“听这嗓音,似乎是个中年人,不知他在唱给谁听?”
    屈大均对道:“客家女子不裹脚,和男人一样下地干活。这中年人唱歌,或许就是唱给自家婆娘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丹初问道:“听说客家人一般都住在偏远地界。这地方靠近省府,怎么也会有客家人?”
    “东家,你有所不知。客家人起初多依山而居,避免与土著冲突。大致自成祖之后,国朝户籍渐渐放松,不少客家人开始涌入省府。
    “此地叫慕德,沿江建有商埠,人口繁多,堪比内地州县。不少客家人亦迁至此处,恐为土人所欺,干脆充入豪强府中为奴,佃种豪强土地,获得豪强的庇护。”
    明朝土地兼并问题极为严重,其中一个原因,在于赋税畸重。宗室无度繁衍,藩王就封占据田地。农民负担极重,有田的农民要么弃田逃亡,要么携田投入豪强府中为奴,要么与绅衿订立伪契,把田产挂在绅衿名下,以躲避赋役。
    赤军推行着佃纳粮,并未改变土地关系,绕过田主直接向佃户收税,在保持乡村稳定的基础上,对“诡寄”、“飞洒”等传统积弊造成了釜底抽薪式的打击,保证了财税收入。
    根据南越国令,广东将从今年秋收起,在全省实施着佃纳粮。今天走到慕德,田间有人收割稻田,不妨过去看看。
    丹初打定主意,带着一行人来到不远处一座行亭。有个五十左右的老翁,在此卖茶。
    “几位客官,要几杯茶?生、瓜子,要不来些?”
    “茶不要了,三包瓜子、三包生。”屈大均作主,说道。
    行亭逼仄,为古时常见的建筑,一边修建于路旁,供路人乘凉、休息。战乱年月,这座行亭已经相当破败,栏杆损坏,屋顶的茅草也该换了。
    侍卫先把马匹牵到道旁吃草,又从马上取下两个交椅,供岑丹初、屈大均坐下。
    屈大均不敢受,让给莫毓芬、王华。二人亦不受,丹初说道:“屈先生,你就坐下吧。”
    老翁倒有一个破板凳,说道:“客官,您要是不嫌弃,我这个板凳还能凑乎坐。”
    那板凳油腻腻的,没人愿意坐。
    “几位客官从广州出来的?”
    屈大均对道:“没错,我们东家要到从化县公干。”老翁看了下岑丹初,嘿嘿地笑了笑,说道:“客官面相富贵,能用得起六匹马的,不是赤军将军,就是政府达官。”
    他说的是客家话,丹初听得不大清楚,勉强知道大意。
    屈大均用随身带的水囊喝了水,嗑了几片瓜子,笑道:“您老眼睛真毒,还真被你说中了。”
    “哎哟哟,”老翁惶恐不安,赶紧整理衣帽,就要下跪。
    “老伯快起,”丹初赶紧扶起他,说道:“赤军倡导平等,现在不行跪拜了。”
    “平等?”老翁苦笑一下,欲言又止。
    屈大均问道:“老伯有什么话尽管说,指不定我们东家还能帮上忙呢?”
    老翁鼓足勇气,说道:“我们小民无所谓平等不平等,只要太平无事,一年到头儿都有吃的,就心满意足了。国主谕令着佃纳粮,给我们留五成的收成,我们听了都很振奋。怕就怕,哎……”
    “怕什么?老伯尽管说。”丹初心中一沉,以为着佃纳粮在广州遇到了阻力。
    “我老了,不便下地割稻,故在此卖茶,弄几文钱赚。我家六口人,租有十三亩田。这批田很麻烦……”
    老翁所佃种的田地,原属于唐王朱聿鐭,是隆武弟的亲弟弟。隆武帝无子,在汀州遇难,朱聿鐭逃到广州,援引“兄终弟及”原则,称帝,建号“绍武”。
    永历帝朱由榔已在广西称监国,得到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岭南大佬的拥护。朱聿鐭在广州另立朝廷,遭到许多官员的反对。为此,朱聿鐭兴起大狱,没收了不少反对派的田产,充作皇庄。
    慕德附近的田产,正好被划作皇庄。朱聿鐭称帝不到两个月,李成栋闪击广州,顺便把这片皇庄抢了过来,充作东勋的田产。永历四年,清军破广州,这片田产又划到了尚可喜的名下。
    “官府说,要把这片田产收归南越国有。大家担心,官府会把这片田分给赤军家眷,到时候,我们就连佃种的份都没了。又有人谣传,说官府会把田产交还唐王……”
    说来说去,还是没有田,老翁心里没底。若能分田到户,也就一劳永逸地解决老翁的担忧了。不过,暂时而言,分田到户还不可行。
    至于明朝藩王的田产,赤军自然是不会归还的。辩证地看,战乱打破了原来的土地关系,打破了旧有的利益格局,也剥夺了明朝藩王的寄生特权。
    岭南多瘴气,被明朝宗室视作畏途。有明一代,明廷只在广西封有一个靖江王,在广东封过一个淮王,但淮王畏惧广东气候,不久迁到了江西上饶。
    靖江王曾上书,请求丹初归还他在桂林的田产。有个唐藩宗室也过来投书,请求得到朱聿鐭在广州的田产。丹初都没有理会他们。
    丹初笑道:“老伯放心,像你们这种情况,仍可继续佃种土地。官府把田地收归国有,并不会交还唐王,你们继续佃种就是。”
    “说是这么说,却没有凭据,心里总归是不踏实。”
    没凭据?那就制造一个凭据。丹初灵机一动,说道:“放心,不久之后,官府就会给你们分发佃田凭据,加盖官府印信。有了官府的大印,心里还不踏实吗?”
    老翁这才笑道:“若真能这么办,我们就放心了。从此安安稳稳种田,老老实实纳税。”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