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顺1730 - 第三八四章 三个人,一个印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艘巡航舰的帮助,不能说小,甚至让杜普莱克斯有一种意外之喜的畅快。
    若是大顺的舰队在本地治里驻扎,威慑英国舰队,不让英国舰队集结,那么这两艘巡航舰对于攻占马德拉斯,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巡航舰又非常适合追击商船,正可以用来切断马德拉斯的海上补给。就算是一时攻不下来,只要切断了海上补给线,围困一段时间英国也就只能投降了。围城最怕的,就是补给线不能切断。
    至于馒头提出的种种条件,杜普莱克斯当然答应。
    盛大的公开的仪式,在杜普莱克斯看来,就是为了避免大顺被法国利用,卷入战争。
    万一法国人非要在那两艘军舰上,插上大顺的旗帜,那就说不清楚了。
    只是,馒头心里清楚,刘钰也和他讲过,这既是在帮法国,实际上也是在向英国抛媚眼。
    很简单。
    如果大顺的舰队,真的选择参战,那么现在优势这么大,完全可以直接参战,一波将英国的几座城市都攻下来。
    可大顺没有直接帮忙,而是正大光明地租借给了法国两条船。如果英国人有些聪明才智之士,当看得明白,这是大顺在表明态度:这仗,大顺不可能打,这是你们和法国人的事。
    这种外交态度上的传达,英国人应该比法国人更容易理解。
    这是为了杜绝英国人担心大顺会进攻吕宋,导致乔治·安森不敢让舰队离开吕宋。
    同时也为了让英国在日后感受到压力,即便大顺重申中立政策,英国也要考虑在和法国争夺印度的时候,大顺会再租借一些东西给法国,加强法国的势力。
    这就要迫使英国不得不增加在印度的兵力,以保持在“大顺中立,但时不时会租借军舰甚至士兵给法国”的前提下的势力均衡,而不是只考虑法国人的状态下的势力均衡优势。
    这也是给法国人下套。本来凡尔赛宫对印度就不热衷,要是杜普莱克斯要求增兵,凡尔赛宫也会反问:我们的盟友不是给你支援了吗?那还要增什么兵?
    再者,就是欧洲局势问题,导致如果想要对大顺有利,法国在北美和印度,只能输,不能赢;英国在北美和印度,只能赢,不能输。
    英国若是在北美和印度输了,在欧洲大陆又被法国捏住了汉诺威这个英王之睾,那就真的打破均衡了。
    反过来,法国在北美和印度输了,只要欧洲大陆还有优势,就能交换回来,暂时维持均衡。真要是让法国把殖民地都丢了,那法国还养那么多舰队干嘛,老老实实大陆军主义,和欧陆各国战出个反法同盟吧。输赢,对大顺都不妙,倒可能把英国人养起来。
    这种微妙的均衡,正是大顺这边的对欧外交要精准把握的。
    刘钰固然讨厌盎撒人,但对法国也颇多提防。尤其是法国的科尔贝尔国家工业主义,让法国人取得全面优势,法国肯定扶植自己的工业,本身法国和大顺的贸易额就如同50岁男人的头发,法国要是取得了全面霸主地位,大顺想打进欧洲市场就更难了。
    馒头是刘钰战略决策的执行者,对于这一整套战略是认可且明白的,他自是要尽力达成刘钰期待的那种微妙平衡。
    杜普莱克斯也能够想到大顺要大张旗鼓地租借两条战舰给法国的深层原因,站在他的角度权衡之后,他还是选择接受,而不是拒绝。因为他也没有指望大顺帮着法国打仗,两国之间所谓的友情,不过就是互相利用。
    两边就此问题达成一致后,连条约都没签,口头上约定了一下若是战舰损毁的赔偿数目就是。
    送走了馒头后,杜普莱克斯看着自己桌上的印度地图,构想着自己的战略。
    他从前往广州主持重组后的法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而崭露头角后,加上他父亲董事会成员的身份,早就基本被内定为法国驻印度的总督了。
    如今正式接手,便要开始自己的宏图大略。
    在他看来,英国在印度占据着孟买,在印度北部势力庞大。但英国人在战略上,是有问题的。
    杜普莱克斯是训练印度土兵的第一人,他经过这些人的观察,认为良好的军纪和新式的装备,要比单纯的人数重要得多。印度王公和节度使的庞大军队,已不能再与少量而精良的欧洲军队为敌了。
    而欧洲军队的优势,并不是人种,而是训练、后勤和一整套的战术体系。如果能够将印度人,按照法国式的军队训练,那么法国东印度公司将会在印度占据绝对的优势。
    法国军装、法国军官、法国军械、法国操典,法国口令。除了兵员是印度的,从后勤到口令,全都是法国式的。
    如果能拥有五千左右这样的土兵队伍,就可以不断扩大法国的势力。
    而他的对手,英国人,此时并没有训练印度土兵。而是和印度王公合作,以少量的英国军队,配合印度节度使的老旧军队一起作战。
    在杜普莱克斯看来,这显然是错误的。而且,杜普莱克斯认为,英国人缺乏足够的战略眼光,对于印度的局势,不能够敏锐地把握印度王公贵族的短视和卖国心态,要么选择敌对、要么选择合作,并没有插手节度使内斗的想法。
    从后世的结果来看,杜普莱克斯的战略眼光相当不错。如同法国的74炮战列舰,被英国俘获后,在英国发扬光大一般;杜普莱克斯的“土兵”和“扶植代理人”的策略,也被英国人最终在印度发扬光大,而且效果显著。
    但此时,英国人既不训练土兵,也没有掺和节度使的内斗,这在杜普莱克斯看来,当然是不合格的总督。
    他觉得,自己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
    返回住处休息的馒头,也和副将杜锋一起,讨论起了将来印度的问题。
    在广州的时候,刘钰和他们进行过一次秘密的交谈。从皇帝的态度上看,基本上可以确定将来的一些人选。
    杜锋多半可能成为锡兰都督,属南洋都护指挥、受朝廷监军节制,主持对印度的第一线作战。
    之所以认为杜锋是个合适的人选,源于杜锋和刘钰的相识,源于一次不成功的抢劫。
    在印度,需要这种胆子大一点、缺乏足够道德的人。虽然这些年表现的还算乖巧,但一个自小觉得“抢劫”就是一种正常的外快收入的人,一旦离开了约束,能做出什么事也就可想而知了。
    皇帝的意思也是如此,改土归流,也轮不到遥远的印度。南洋都指不定猴年马月的,印度根本就是一块别人家的肥肉,能吃一口就吃,吃起来硌牙的就跑。
    既要锡兰都督和南洋都护的人选,都要符合争夺印度的战略,能挑选的人也就那么几个。
    这几个人的范围之内,杜锋有“抢劫”的前科,而且胆子也足够大、为了功名封侯在黑龙江畔就敢跟着刘钰一起干大事,搏功名,这种人确实是合适的人选。
    用在印度,算是用对的地方,正符合皇帝的用人之术。
    当初杜锋抢劫刘钰被抓,又果断地跟着刘钰带着府兵去攻罗刹城堡,考上了武德宫却跳到了靖海宫,为的就是当初刘钰说的那番话:海上觅封侯,更容易些。陆上的仗,轮不到你。好打的仗,京城一堆勋贵子弟等着镀金的;不好打的仗……陆上已经基本打完了。
    现如今似乎距离目标越来越近了,这锡兰都督的位子虽然还没确切到手,而且也只是个多半可能,但总算是迈过了第一步。
    之前不管是在黑龙江畔,还是打日本,还是在伶仃洋练海军,他头顶上都有个人。唯独一次在虾夷,本想着终于海阔凭鱼跃了,想着抢一波仙台、干一票大的,最终却还是以大局为重把手里的陆战队都运到了釜山。
    现在终于等到了一个自己可能在前线的机会,可以放手干一波了,自是觉得自己距离封侯又近了一步。
    自己常听刘钰讲那些殖民者征服者的故事,什么皮萨罗600人征服印加啊、什么叶尔马克800人灭亡西伯利亚汗国啊。
    他觉得那是没给自己机会,若有自己,自己未必就干不成。当年打日本的时候,要不是以大局为重,他觉得自己都能把伊达氏搞出花来。
    馒头问了一下他关于印度问题的看法,杜锋回答的倒也干脆。
    “杜普莱克斯的土兵手段,法国人用好,英国人用也好。咱们就没必要用。锡兰、南洋的华人,人口足够。要是印度有上百万的法国人或者英国人,我看他们也不会招募土兵。”
    “至于说怎么打,更简单。拉一派、打一派。有矛盾,就跑过去找弱势一点的站台;没矛盾,制造矛盾让他们打起来。”
    “这印度如今和唐末差不多,节度使林立,藩镇割据。再差的统一,在面对碾压级别的外部威胁的时候,也比最好的分裂要强。”
    “想要成事,我看就得要插手印度节度使的争斗。无非是耶律德光要幽云十六州旧事罢了。”
    “至于民心统治,乱世人,不如盛世犬。打来打去,若能割给土地,只要维系税收,保障和平,我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这关键,还是想办法削弱咱们的‘盟友’啊。英国人在北边,咱们能抢到手的荷兰城市,都在南边。法国人也在南边。要是咱们的‘盟友’不削弱,只怕要和咱们先起冲突。”
    “就算法国人笨,没有那么多可以为鉴的历史,不知道该如何扶植傀儡、坐望要价,若看着咱们这么干了,他们也该学会了。我看那杜普莱克斯,可不笨。”
    “是以,最好还是让咱们的‘盟友’有心无力,抱着‘大顺虽然恶心,但英国人更恶心’的心态。”
    “不过,这就不是我要管的事了。这是鲸侯、朝堂、天子要管的了。我嘛,就是负责抓着机会打仗便是了。”
    …………
    与此同时,英国的圣戴维堡。
    刚满二十岁的克莱武,已经成为了驻圣戴维堡军队的旗手。驻军少校劳伦斯,很喜欢这个年轻的、狂野的、恶棍一般的年轻人。
    克莱武的经历,经他的吹嘘,在圣戴维堡已然颇有名气。
    借着父亲的关系,当年被送到了东印度公司,某得了一个在大顺商馆的职务。这在东印度公司内部,可是美差。
    商馆在松江,那是繁华的城市,而且气候也比印度更宜人。印度太热了,流行病、热带病太多,而且城市建设和大顺的江南相比,实在是差的太远。
    自从大顺开放了驻港贸易之后,都知道在驻大顺的商馆做事,可是美差。
    没有战乱,没有热带病,气候宜人,收入不低,吃的也好,回国还能携带一些中国的特色货物,回去就能发一笔。熬到退休,可以领年金了,潇潇洒洒一辈子。
    当然,没有战乱,意味着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可建功立业这种事,一般都是东印度公司上层的,哪里轮得到一个士兵?
    殖民地的驻军,哪有什么好鸟。但凡日子过得好点,谁当兵呢?或者家世强点,英国军队又是可以买官的,如何不买个上尉?
    驻军是没办法才来当兵的,讨个生活。
    像克莱武这样,放着好好的驻大顺商馆办事员的好工作不干,自己从松江跑到印度来当兵,已然是足够传奇。
    驻军少校斯金格·劳伦斯壮其志气,和他交流了几次,觉得这小子有志气、有勇气、是个合格的恶棍,简直就是为军队而生的人。
    很快就把这个舍弃了驻大顺商馆优渥生活的小伙子,提拔为驻军旗手,同时作为自己的副官。斯金格·劳伦斯少校,有意提拔这个小伙子,因为大部分士兵都是人渣,也没有什么野心和梦想,像是克莱武这样的人,实在少见,不可能不叫人印象深刻。
    原本历史上,很多很多年后,克莱武回忆自己在印度的成功,难得谦虚了一次:“我的印度的成功,最应该感谢的,是法国那支低效无能的、文官监军的行政化的海军。他们几乎没有在印度露面。杜普莱克斯没有失败,失败的是法国的海军。”
    而现在,他只是个崭露头角的小人物,既没有资格赞美被他击败的对手,也没有机会去赞扬失败的对手。
    因为,英国在印度南部的局势,被杜普莱克斯压的死死的。
    夏天的时候,公司的人准备先发制人,反正欧洲已经干起来了,不如抓紧机会,劫掉法国往大顺贩卖人参貂皮的货船,然后水陆配合,攻下本地治理。
    克莱武所在的圣戴维堡,在本地治理南边不远,也就40来里路。往北是法国的本地治理,再往北才是英国的马德拉斯。
    当时的计划,便是海军围困本地治里,马德拉斯和圣戴维堡,南北并进,直接把法国的据点毁掉。
    但克莱武凭着高超的外交手段,让印度的卡纳蒂克省的节度使,给英国人放了句狠话:别搞事。你们不要打架,你们要是动手,我就派兵攻打马德拉斯,你们只是暂时在我的治下落脚贸易而已,不要在我的地盘上开战。
    英国人现在还没打出自信,卡纳蒂克节度使手里还有好几万军队,只看数量,吓死个人,英国人是真的不敢动。
    这圣戴维堡,明明可以随时威胁到法国的本地治理,但却被杜普莱克斯以政治手段,愣生生弄成了一处不敢乱动的死地。
    明明优势在英国这边,却愣生生拖到了现在,拖成了优势在法国人那边。
    圣戴维堡这几天正在备战,因为从上面传来了消息,法国人的盟友,大顺的海军,正在前往本地治里。
    法国人,很可能在大顺海军的配合下,发起一场进攻。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