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蓑衣 - 第849章 谷风景云(四)
“柳寻衣,皇上对你……也算是仁至义尽。”
望着神思恍惚,魂不守舍的柳寻衣,荣王爷的眼中悄然闪过一丝惋惜之意,无奈道:“无论你和忽烈究竟有没有狼狈为奸,至少粮库被劫与你干系重大。惹出这么大的麻烦,致使民怨沸腾,人神共愤,纵使朝廷也无法息事宁人。毕竟,民以食为天,如今你捅破人家的天,如果皇上无动于衷,百姓势必揭竿而起,引来天下大乱。然而,宋蒙和亲来之不易,边关的剑拔弩张好不容易偃旗息鼓,此时再和蒙古人撕破脸……岂非因小失大,前功尽弃?因此,为给兴元三府一个交代,给满朝文武和天下苍生一个交代,皇上不得不挥泪斩马谡,对你这位‘有功之臣’……严加惩处,希望你能体谅皇上的苦衷。”
荣王爷的言外之意是“此事错在蒙古人言而无信,但蒙古人我们得罪不起,因此皇上只能拿你开刀,以‘莫须有’的里通外国之罪将你处死,平息抢粮风波。”
常言道“柿子专挑软的捏”。这一次,柳寻衣无疑变成蒙古人的替死鬼,甚至沦为大宋朝廷的替罪羊。
毕竟,柳寻衣与蒙古人的所有约定都曾一五一十地上奏朝廷,并得到朝廷应允。倘若柳寻衣有“引狼入室”之错,则朝廷同样有“决策不明”之罪,二者皆难辞其咎。
然而,朝廷势大,柳寻衣势弱。就事论事,柳寻衣被人冤枉最大的过错并非错信忽烈,亦非错信朝廷,而是错信自己。
他错在自己不够强大,总想背靠大树好乘凉。
殊不知,树倒猢狲散。如今的宋廷苟延残喘,大厦将倾,早已自顾不暇,只能用柳寻衣的小命替自己延寿。
只可惜,当柳寻衣尝尽苦果,却已无法回头。
言罢,荣王爷朝众甲士轻轻挥手,叹道:“带下去吧!”
“等等!”
突然,心慌意乱的赵禥匆匆举酒上前,朝面露迟疑的荣王爷拱手作揖,诚挚道:“父王,我与柳寻衣好歹相识一场,今日一别或许此生再无相见的机会。无论如何,他曾教过孩儿武功,算是我半个师傅。因此,我想敬他最后一杯酒,权当……送他上路。”
“这……”
“父王!”见荣王爷面露踌躇,赵禥再三恳求。
“也罢!难得我儿有情有义,让他喝一杯便是。”荣王爷挥手制止不断朝柳寻衣逼近的一众甲士,勉为其难地答应道,“但……仅此一杯!”
“多谢父王!”
赵禥大喜过望,赶忙端着酒杯来到呆若木鸡的柳寻衣面前,忧郁的眼神透着一丝淡淡的急迫。
“柳寻衣,你竟敢惹出这么大的麻烦,难道把我教给你的东西统统忘了不成?”
望着言辞古怪,不断朝自己挤眉弄眼的赵禥,柳寻衣不禁一愣,稍作沉吟,猛然响起他事先塞给自己的纸条,登时眉心一蹙,看向赵禥的眼中涌现出一抹浓浓的狐疑之色。
柳寻衣不着痕迹地将纸条于袖中缓缓展开,将信将疑地接过酒杯,同时朝纸条偷瞄一眼。
简简单单两行娟秀小字,却令柳寻衣蜡白的脸色陡然一变,颤抖的双眸布满惊骇之意。
“若罪有应得,则束手就擒。若含冤待雪,则挟我而逃。”
“这……”
难以置信地望着神情凝重的赵禥,刚刚经历过一场大喜大悲的柳寻衣忽觉心乱如丝,脑中一片空白,半晌未能缓过神来。
“柳寻衣,我知道你现在没心情喝酒,但……不要辜负我一番好意。”
众目睽睽,赵禥不敢表现的太过张扬,却又怕柳寻衣意气用事,不肯听从自己的建议,故而心急如焚,一个劲儿地向他言语暗示。
“小王爷待我……真是恩深似海……”
柳寻衣眼神复杂地注视着焦急万分的赵禥,直至这一刻,他才真正明白赵禥刚才说的“走投无路”究竟是什么意思。
领悟赵禥的良苦用心,柳寻衣的心中既感动又羞愧。毕竟,这已是赵禥第三次为他铤而走险。
第一次,他帮柳寻衣给身陷皇宫的赵馨送信,虽被秦卫偷天换日,但赵禥的初衷却毋庸置疑。
第二次,他帮秦卫引荐苏禾,也是为救天牢中的柳寻衣逃出生天。
算上今天,柳寻衣已欠赵禥至少三次人情,更不必提赵禥曾无数次帮他和赵馨秘密幽会。
若是以前,柳寻衣绝不会利用赵禥逃生,他极有可能束手就擒,以彰显自己的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但今时不同往日,柳寻衣深邃而凝重的目光缓缓扫过荣王爷、钱大人、贾大人及一众朝廷大臣、乡绅富贾,透过他们或道貌岸然、或装腔作势、或幸灾乐祸的丑恶嘴脸,他终于在这一刻恍然大悟。
今日之宴,分明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鸿门宴”。
皇上处心积虑地一连颁布两道圣旨,故意在这么多人面前对柳寻衣先赏后罚,目的只是宣扬朝廷的大公无私,赏罚分明,借此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杀一个柳寻衣易如反掌,甚至不足为道。但杀一个劳苦功高的忠臣良将,却极有可能引来秦桧、岳飞的历史重演,尤其是大宋衰微至今时今日这步田地,朝廷早已经不起一丁点风浪。
说穿了,今天这出大戏并不是做给柳寻衣看,而是做给天下人看。目的也不是坐实柳寻衣的罪名,而是让天下人相信柳寻衣是一个金玉其表,败絮其中的伪忠臣,真奸佞。
欲杀其人,先毁其名,再诬其行,后诛其心。
今天发生在景云馆内的一切,以及钱大人对柳寻衣的种种诬陷,必将被在场之人,尤其是这些不明真相的民间乡绅添油加醋,大肆渲染。经他们口口相传,柳寻衣的“丑事”必将不胫而走,天下皆知。
正所谓“众口铄金”,一旦流言四起,大多数人都会邪心作祟,将人性中的恶发挥的淋漓尽致,对柳寻衣的“丑事”津津乐道,甚至胡乱编排。至于真相如何?到时根本没人关心,亦不再重要。
如此一来,朝廷杀柳寻衣就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而是顺应民意,为国除害。
柳寻衣一死,既能平息粮仓被抢的风波,又能保住朝廷的威严,还能替皇上出一口恶气,同时令西府与清风的合作更加紧密。一举四得,何乐而不为?
此一节,荣王爷、钱大人、贾大人这些知晓前因后果的朝廷重臣皆心知肚明。只不过,他们之中有人在推波助澜,有人在明哲保身,有人虽心生惋惜,却也无可奈何。
从始至终,柳寻衣的命运早已被他们安排妥当,他的升迁、被贬皆在精心算计之内,以至身陷囹圄仍浑然不察。
此时再回忆秦卫昨日的种种表现,一切皆变得顺理成章。料想,秦卫八成知道今天这场“鸿门宴”的最终结局,因此才会提早和自己……含泪道别。
心念及此,柳寻衣的心宛若被人用刀掏空一般,凄入肝脾,哀感顽艳,哭笑不得,万念俱灰。
渐渐认清世道艰险,人心叵测,令柳寻衣痛彻心扉,亦令其大彻大悟。
此刻,他不再对残忍而无情的现实抱有一丝希望和幻想,更不会奢望提刑司能替自己主持公道。
历经今日之劫,柳寻衣甚至对自己二十几年深信不疑的“天理”、“道义”、“善恶有报”、“因果循环”产生怀疑。
对于自己的命运,他从未有过今日这般笃定。如果他仍愚蠢地相信“王法”,一旦束手就擒,迎接他的绝不是沉冤昭雪,真相大白。而是暗无天日的地牢、令人发指的酷刑、极尽能事的羞辱,结局……必是死路一条。
说不定,根本等不到提刑司逐级审判,只要柳寻衣踏出景云馆的大门,半路就会“暴毙而亡”。
那才是真真正正的含冤而死,永不翻身。
毕竟,柳寻衣不可能每一次都运气好。上次入狱,因为秦卫、苏禾的联手相助方才逃过一死。这一次,秦卫的态度已不言而喻,柳寻衣在临安无权无势,举目无亲,再想绝处逢生只怕难如登天。
因此,眼下摆在柳寻衣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要么听天由命,任人摆布,潦草终结自己可悲、可怜又可笑的一生。
要么宁死不从,奋起抗争,死也要死的轰轰烈烈,绝不能让卑鄙小人称心如意。
毕竟,眼下能救他的人……只有他自己。
柳寻衣从来都不怕死,却怕自己死的不明不白。更怕自己生时丹心碧血,赤胆忠肝,死后却被人扣上不仁不义,无父无君的帽子,稀里糊涂地留下万世骂名。
然而,这些仍不是他的逆鳞。
最令柳寻衣无法忍受的是,自己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含羞忍辱地郁郁而终,可真正厚颜无耻,蒙面丧心的人却花团锦簇,逍遥自在。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岂能倒行逆施,颠倒黑白?岂能善无善报,恶无恶报?岂能好人枉死,坏人得逞?
若真如此,即是泯灭人性,岂非真应那句“人善被人欺”的混账话?
活在一个没有公义的世界已是万分不幸,如果任由那些贪财慕势,为虎作伥的人欺凌摆布,更是不幸中的不幸。
逆来顺受,是对卑鄙最大的纵容、对善良最重的践踏、对自己最狠的羞辱。
柳寻衣,从来都不是这种卑躬屈膝,趋炎附势的孬种,更不是那种贪生怕死,见风使舵的软骨头。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