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 第八百七十八章.朝廷中枢的决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就在所有人震惊于赵俊臣的勃勃野心之际,周尚景则是换了一种赞叹的语气,继续说道:“看赵俊臣这份奏疏里的内容,他显然是认真思考过这件事情,并非是无的放矢,也并不是信口开河。根据赵俊臣的分析,如今显然是朝廷收复河套的最佳时期!
    首先,是蒙古草原近几年来天灾不断,灾情较之陕甘各地还要严重许多,造成蒙古各大部落的人丁、牛羊、存粮皆是大减,正处于近百年来最虚弱的时期,已是无力与朝廷进行持久战;其次,则是赵俊臣剿灭蒙古联军的计划进展顺利,一旦是让他顺利全歼了入侵我朝疆土的十万蒙古大军,蒙古人必然是元气大伤、战力大损;最后,则是赵俊臣如今正在设法暗中分裂蒙古部落,促使蒙古人内斗,等到朝廷出兵收复河套之际,蒙古内部恐怕是已经乱成一团,无法合作对抗朝廷大军!
    总而言之,赵俊臣认为朝廷这个时候收复河套不仅是成功可能性最高,付出的代价也是最少,所以他强烈建议朝廷认真考虑此事!事实上,赵俊臣如今已经开始准备这件事了,但只依靠陕甘三边的力量收复河套依然是还有不足,所以赵俊臣就给朝廷送来了这份奏疏,希望得到朝廷各方面的支持!”
    说到这里,周尚景向着德庆皇帝微微躬身行礼,又说道:“赵俊臣的这份奏疏大致就是讲了这三件事……依老臣来看,赵俊臣送来这份奏疏主要还是为了收复河套的事情,不仅是着墨最多,解释也是最为详尽,显然是赵俊臣希望朝廷可以早做准备、及时给予援助。”
    说完,周尚景就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然后用一种意味深长的表情观察着在场众人的表情反应。
    关于赵俊臣这份奏疏里的内容,周尚景的这番讲解可谓是非常详细了。
    但听完了周尚景的讲诉之后,御书房内的众位大臣依然是迟迟无法回神,只觉得不可思议。
    要知道,自从明成祖以后,明朝面对蒙古部落每年的火筛入寇就一直是处于守势,时不时还会遇到边防告急的情况,一口气全歼十万蒙古大军这样的战绩就算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驱蒙复汉的时候都没有办到过,到了现在明朝已是军备糜烂,更是想都没想过!
    至于河套地区,更已经丢失了近三百年时间,当年明英宗野心勃勃的北征更是造成了堪称明朝历史上最大耻辱的土木堡之变,上一次野心勃勃想要收复河套地区的几位明朝大臣也是下场不堪,从此以后明朝君臣们对于河套地区就再也没有任何想法了!
    谁曾想,赵俊臣如今不仅是要全歼入侵明朝疆土的十万蒙古大军,更还想要趁机收复河套地区……
    这究竟是胜劵在握还是狂妄无知?
    若说胜劵在握,群臣们只觉得不靠谱,但若说狂妄无知,依照赵俊臣奏疏里的说法还真有可能办到!
    所以,御书房内众位大臣心中震惊之余,一时间谁没有开口表态。
    他们也都算是见惯风浪之辈了,但像是今日这种事情却还是第一次遇到。
    所以,每个人都需要一段时间来整理思绪。
    德庆皇帝也理解众位大臣的想法,他刚开始读到这份奏疏的时候,也觉得赵俊臣是想立功想疯了。
    所以,德庆皇帝也就没有催促,而是给了群臣一点时间思索。
    一时间,御书房内满是安静。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时间之后,德庆皇帝见到众位大臣已经大致思考完毕之后,终于是开口说道:“一切正如周阁老所讲,赵俊臣的这份奏疏大致就是讲了这三件事情!在这三件事情之中,前两件事情咱们皆是鞭长莫及,时间也赶不上,等到朕的旨意传到陕甘三边的时候,说不定赵俊臣与蒙古联军的战事已经结束了,梁辅臣的病情也已经痊愈了……却唯有第三件事情,不仅是最为重要,也需要朝廷尽快拿出决断!朕这次连夜召唤众位爱卿入宫议政,也就是为了这件事情!若是赵俊臣与蒙古人作战进展顺利的话,朝廷究竟要不要趁机收复河套?朕一时间有些拿不定主意,各位爱卿可有什么见解教朕?”
    听到德庆皇帝的询问之后,首辅沈常茂率先开口道:“陛下,老臣认为此事绝不可行!赵俊臣在钱粮周转方面固然是有些本领,但军国大事就轮不到他来表态了!赵俊臣的种种说法,皆是纸上谈兵、想当然耳,这件事情的风险太大了,真正执行的事情必然会遇到不少无法解决的难题!最终一旦是计划失败了,不仅是损耗国力,也必然会遭到蒙古人的强烈报复,可谓是隐患无穷,老臣恳请陛下即刻传旨严厉训斥赵俊臣,并且是严令赵俊臣绝不可胆大妄为!还请陛下明鉴!”
    随着沈常茂的话声落下,阁老程远道也是说道:“陛下,老臣也认为赵俊臣的这般计划只是妄言罢了!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朝廷岂可因为赵俊臣的一家之言就妄动刀兵损耗民力?区区河套之地,鸡肋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朝廷完全不必因为一处偏远之地就大动干戈,如今各地皆是天灾不断,朝廷理应休养生息才对!”
    接着,“沈党”的礼部尚书林维接口说道:“陛下,赵俊臣收复河套的计划,乃是建立在他可以全歼十万蒙古大军的前提下,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变数!此外,就算是赵俊臣的计划没有任何纰漏,臣认为收复河套对于朝廷而言也是得不偿失!收复河套之后,驻防、移民、教化、开垦等等事情,皆是需要朝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面对蒙古人无穷无尽的报复!国库的钱粮近年来虽然是略有好转,但恐怕依然是难以支撑,朝廷即使是勉力收服了河套,恐怕也是无力守住!还请陛下三思!”
    听到程远道与林维二人陆续支持了自己的表态,首辅沈常茂的表情略有些得意,只觉得自己借此挽回了一些颜面。
    沈常茂认为,不仅是程远道与林维二人,除了“赵党”的左兰山之外,御书房内的众位大臣必然是会纷纷支持自己!
    毕竟,赵俊臣所提出的这项计划对于所有人都是弊大于利!若是这项计划最终失败了,则是西北边防糜烂,所有人都要焦头烂额,许多大臣甚至还要受到牵连,自然不是好事;但若是这项计划最终成功了,赵俊臣的声望地位就要大加增涨,从此压过朝廷其余几位权臣一头!
    然而,就在沈常茂认为自己即将要“一呼百应”的时候,接下来的局势发展却是彻底超出了他的预料!
    只见太子朱和堉沉思良久之后,却是出乎意料的表态支持了赵俊臣的计划,开口道:“父皇,儿臣认为朝廷应该鼎力支持赵俊臣收复河套的计划!赵俊臣在奏疏之中讲得很明白了,河套乃是战略要地,一旦是朝廷收服了河套地区,西北诸省的边防压力就会大为减轻,收复河套地区之后固然是需要投入许多人力物力,但西北诸省的边防压力减轻之后也同样是可以降低朝廷的投入,长远来看还是很划算的,即使是需要冒些风险也是值得的!此外,收复河套地区亦是朝廷宣示国威之举,后世史书之中必然会大为夸赞,对于民心士气也是一种振奋,还望父皇明鉴!”
    见太子朱和堉竟是开口支持他的政敌赵俊臣,在场众人皆是有些吃惊,但很快又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毕竟,太子朱和堉的性格过于刚直,办事表态的时候也很少会出现因私废公的情况,他或许在场众位大臣之中唯一一位没有夹杂任何个人利益考量、真正为朝廷考虑的人!他表态支持赵俊臣的计划,仅是因为赵俊臣的计划对朝廷有利,绝不会因为赵俊臣是他的政敌就盲目反对!
    听到太子朱和堉的这般表态之后,德庆皇帝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复杂情绪,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只是等待其余几位大臣的表态。
    然后,左兰山身为“赵党”的二号人物,这个时候自然是积极为赵俊臣的计划摇旗呐喊,开口道:“陛下,臣认为朝廷若是真有机会收复河套地区的话,自然是一件好事,绝不能轻易错过!赵大人这次就算是可以全歼蒙古人的十万大军,也只能保证西北边防今后二三十年的安稳罢了,等待蒙古人恢复元气之后,西北边防依然会是今日之局面!但若是趁机一举收复了河套地区,那么西北边防足以保证百年无忧!至于有些大臣认为这项计划会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担心朝廷无力支撑,臣认为大可不必,因为赵大人本身就是户部尚书,他既然是提出了这项计划,就必然是有把握国库可以拿出钱粮支持!”
    德庆皇帝再次轻轻点头,然后把目光转向了其余几位大臣,却见到剩余的几位大臣皆是沉默不语,并没有急着表态。
    对于这般情况,德庆皇帝并不意外。
    剩下的几位大臣之中,兵部尚书王寿乃是“帝党”官员,一切事情都是惟德庆皇帝之命是从,而阁老李和、吏部尚书宋启文、以及刑部尚书张伯崇三人则是“周党”官员,自然是要等待周尚景率先表明态度。
    说到底,朝廷的决策终究是离不开周尚景的态度!
    于是,德庆皇帝的目光再次落在了周尚景的身上,问道:“周阁老,你可有什么看法?”
    周尚景缓缓说道:“陛下,赵俊臣有一句话经常会挂在嘴边,那就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老臣也颇是喜欢这句话!老臣看赵俊臣的这份奏疏,制定计划之际显然是经过了认真的考虑与详尽的调查,并没赵俊臣虽然是年纪不大,但性格还算持重,极少会去办那些没有把握的事情,他离京之后的所作所为固然是引发了不少争议,但总体而言还算是办得不错……所以,老臣认为朝廷这个时候大可以再次信任赵俊臣一次。”
    德庆皇帝的双眼微眯,问道:“也就是说,周阁老你也赞同赵俊臣收复河套的计划了?”
    周尚景却是摇头一叹,说道:“老臣确实是更加倾向于同意赵俊臣的这项计划……但陛下,老臣的态度实际上是无足轻重的,咱们此时的商议也并不能影响任何事情!”
    德庆皇帝微微一愣,再次追问道:“什么意思?”
    周尚景再次摇头一叹,说道:“陛下,赵俊臣自从离京之后,办事与决策之际已经有多少次先斩后奏了?在这份奏疏之中,赵俊臣明确表示他已经开始为收复河套而进行准备了,就算是朝廷中枢不同意他收复河套的计划,难道他就当真会老实听命不成?恐怕不然,老臣认为朝廷就算是严令他固守待命,他最终也依然会随便找一个理由发兵收复河套!他的这份奏疏只是提前让朝廷有一个心理准备罢了,却未必是真的有多么重视朝廷中枢的决定……所以,老臣认为,朝廷最终还是支持赵俊臣的这项计划比较好,若是朝廷最终否决了赵俊臣的这项计划,但赵俊臣最终还是出兵收复了河套,到时候朝廷的颜面可就难看了!”
    听到周尚景的这番说法,御书房内的所有人皆是面色一变,德庆皇帝的表情更是阴沉了起来。
    周尚景的这一番话,完全是在暗示赵俊臣不遵号令,认为朝廷已经失去了对赵俊臣的控制!
    左兰山连忙说道:“周阁老还请慎言!赵大人对陛下的敬畏与忠心,可谓是众所周知、天地可鉴,他离京之后固然是做了一些会引发争议的决定,但这些决定皆是一片公心,绝没有参杂任何私人利益考量!周阁老您应该能看出来这一点吧?”
    见到左兰山的反驳,周尚景并没有任何要与他争执的想法,反而是点头笑道:“多谢左阁老的提醒,老夫确实是有些失言了,赵大人这些日子以来为了朝廷边防而费心费力,老夫确实不应该恶意揣测!”
    对于周尚景而言,只需要借用自己这一番话在德庆皇帝心中埋下一根刺、进一步离间德庆皇帝与赵俊臣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为了刻意坚持态度而与左兰山冲突!
    前文说过,周尚景与德庆皇帝已经是几十年的老对手了,德庆皇帝对于周尚景一直是无可奈何,但随着周尚景近年来已是愈加老迈,迟早都会离开权力中心,周尚景担心德庆皇帝到时候会秋后算账,周家后代恐怕也要受到牵连,所以周尚景这段时间以来一直都在暗中纵容赵俊臣扩充权势,希望利用赵俊臣来转移德庆皇帝的注意力,让赵俊臣代替他成为德庆皇帝心中最忌惮的存在,这样一来德庆皇帝反而会积极拉拢周尚景一同对付赵俊臣,到时候周家后代的富贵前程也就可以得到保证了——到目前为止,周尚景的计划还算是进展顺利。
    所以,周尚景并不似首辅沈常茂一般担心赵俊臣的功勋太大,反而是巴不得赵俊臣趁机收获到更多功勋,最好是一举成为功高震主的大功臣!——到了那个时候,也就距离赵俊臣与德庆皇帝彻底决裂的日子不远了!
    心思百转之间,周尚景再次转头向着德庆皇帝说道:“陛下,老臣认真考虑了一下,认为朝廷应该全力支持赵大人收复河套的计划!正如左尚书所说,这项计划所消耗的钱粮,赵大人定然是已经有了主意,至于蒙古人事后的报复也完全不必担心,依照目前的态势,赵大人已经领兵包围了蒙古人的主力,就算是蒙古联军最终侥幸逃脱也必然是损兵折将、实力大损,短时间内也无力报复朝廷收复河套的事情,所以这项计划固然是有些风险,但对于朝廷而言依旧是利大于弊!”
    随着周尚景的话声落下,阁老李和、吏部尚书宋启文、刑部尚书张伯崇三人相互对视一眼之后,也纷纷开口表态支持朝廷趁机收复河套地区!
    就这样,御书房内的众位核心重臣,竟是有大半人支持了赵俊臣的计划。
    沈常茂见到这一幕之后,却是有些目瞪口呆,完全不理解周尚景的做法究竟为何。
    随着群臣纷纷表态之后,德庆皇帝轻轻点头道:“朕也觉得赵俊臣奏疏里的提议可行,如今确实是朝廷收复河套地区的大好时机!从长远来看,收复河套对于朝廷江山而言利远大于弊,甚至是可以一举解决西北边疆的隐患,若是真可以顺利收复河套,朕对列祖列宗也算是有了一些交代了!”
    德庆皇帝虽然是好大喜功、自诩圣君,但他在位期间的政绩却是乏善可陈,最多也只能说是承平之君,虽然说没有出现太多的纰漏,但也没有任何耀眼的功绩,并且他登基之后朝廷吏治的崩坏也是有目共睹,所以赵俊臣收复河套的提议对于德庆皇帝而言自然是诱惑极大——凭借这般功绩,就足以让德庆皇帝在明朝列代帝王之中名列前茅了!
    周尚景暗示赵俊臣渐渐脱离朝廷控制的那一番话,确实是在德庆皇帝的心中埋下了一根刺,但还不足以影响德庆皇帝的判断。赵俊臣立下大功之后固然会权势大涨,但德庆皇帝认为自己到时候还有办法控制,反倒是收复河套的机会不容错过。
    首辅梁辅臣见到自己的表态没有采纳,愈加觉得脸上无光,但此时并没有任何人在意这一点。
    随着德庆皇帝的这一番话,朝廷支持赵俊臣收复河套的事情也就定下了基调,御书房内的众位大臣纷纷起身齐声道:“陛下圣明!”
    德庆皇帝轻轻点头之后,又说道:“朝廷既然要支持赵俊臣收复河套,就不能再让他以赈灾钦差的身份名不正言不顺的主持陕甘军政事宜了,所以朕决定明日早朝颁布旨意,将赵俊臣的身份改为全权钦差副使,让他辅佐梁辅臣主持陕甘边防与收复河套的诸般事宜……依照赵俊臣奏疏里的说法,梁辅臣的病情已经得到了控制,朝廷出兵收复河套的时候他差不多也应该痊愈了,收复河套的计划虽然是赵俊臣提出的,但这般事情还是由梁辅臣这般经验丰富的老臣坐镇大局比较合适,诸位爱卿认为如何?”
    听到德庆皇帝的这般提议,众位大臣皆是没有任何意外,皆是表态赞同。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德庆皇帝若是同意了赵俊臣的计划,就必须要给赵俊臣一个正式名分,既是表明了朝廷的积极支持,也是表现了德庆皇帝的识人之明,这样才能在这份功绩之中分到一杯羹,否则这一切就成为了赵俊臣的擅自行动,朝廷反而会颜面无光。
    此外,让赵俊臣成为全权钦差副使,看似是增加了赵俊臣的权柄,但也让赵俊臣表面上的身份变成了梁辅臣的副手,却也是暗中削弱了赵俊臣未来的功勋。
    像是这样的制衡之术,德庆皇帝最是擅长不过。
    接下来,德庆皇帝又与众位大臣商议了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明天早朝上应该如何说服百官、又比如朝廷应该如何给予赵俊臣支持,各地兵力的调动、国库钱粮的筹备,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等到所有事情皆是商议完毕之后,时间已是深夜子时。
    眼看着所有人皆是有些疲惫不支,德庆皇帝就要让众位大臣回去休息。
    而就在这个时候,周尚景突然开口问道:“陛下,赵俊臣的前几份奏疏,因为引起了诸多争议的缘故,朝廷一直都没有正式的回复与表态,至今已经拖了近一个月时间了!若是再拖下去恐怕也不是办法,您看应该要如何处理?”
    德庆皇帝沉吟片刻之后,说道:“依然是不做任何回复,等到西北战事结束之后再做决定!”
    周尚景的眼中闪过了一丝笑意,躬身道:“老臣明白了!”
    赵俊臣的前几份奏疏,可以说是主动交给了德庆皇帝许多把柄,而德庆皇帝如今依旧是不愿意做出决定,显然是留下了后手。
    赵俊臣的种种计划,毕竟是风险极大,若是他最终办砸了差事,自然是要拿出这些事情穷追猛打,但若是赵俊臣的计划成功,这些把柄到时候也可以做些文章,用以削减赵俊臣的光耀。
    但现在,既然朝廷已经同意的赵俊臣的计划,就不会用这些事情给赵俊臣找麻烦了,因为朝廷目前还是“信任”赵俊臣的。
    *
    事实上,就在赵俊臣的第六份奏疏送到京城的同时,赵俊臣的一封密信也送入了赵府之中。
    而就在德庆皇帝与朝廷众位核心重臣进行商议的时候,方茹与“赵党”官员也正在根据密信里的吩咐紧锣密鼓的暗中行动、设法配合赵俊臣的计划!
    ……
    恩,明天继续。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