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小海岛,从养殖大户开始 - 235.第235章 臭水沟,抓红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受到北方冷空气的影响,南方沿海城市气温比常年更低,请做好防寒准备。”
    天气虽然很冷。
    可担担岛的养殖户却非常的忙,码头上全是喊人帮忙夹海带苗的吆喝声。
    “老春,明天有没有空啊,来帮我家夹海带苗,一天给你三块钱啊。”
    “给五块都没用,手都长冻疮了,现在都快痒死了,想夹也夹不动。”
    “那你家渣某有没有空啊。”
    “我家那个,给张金沙帮忙去了。”
    84年的最后一月。
    是担担岛最为忙碌的一个月,全岛包括陈家村那边,一共有二十多位养殖户,共养了八百多亩海带。
    而这时候,有人翻出了李多鱼去年登报跟领导说的那些话,大家发现,好像也没在吹牛,他还真把海带养殖给做大做强了。
    一整个月下来,半个担担岛的村民都在不停夹海带苗,那些海带养殖户,全都在抢人夹海带苗。
    可由于天气实在太冷了,很多人夹不到一周,手和脚就全长冻疮了,想干也没法干。
    这也导致夹海带苗的工钱直接翻倍,原本一天最多也就两块钱的工钱,现在夹海带苗的工钱,一天最少也要四块钱。
    手脚利索点的,一天赚个五六块不是问题。
    幸好李多鱼的亲戚足够多,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就率先把那两百多亩海带苗都给夹完了。
    这里面李多鱼有一百亩,大伯家一百亩,三叔五十亩,小舅陈冬青二十亩。
    而在这期间,李多鱼还抽空参加了陈文超的婚礼。
    这个年代的结婚还挺简单的,并没那么注重仪式感。
    双方拍一张结婚照。
    然后到镇上登记一下,就算正式结婚了。
    至于什么三大件,四大件之类的,哪怕在这个年代也是有钱人的标配,普通人结个婚,最多就买几个搪瓷盆,买一台缝纫机。
    什么冰箱、彩电、洗衣机,那简直就是想都别想。
    毕竟对渔民来说,与其那么多钱,买那些奢侈品,还不如多攒点钱,搞一条大船更实在。
    结婚那一天,陈文超和刘小兰大多都是在听喜娘在那里讲好话,然后拜天地、拜祖宗,拜各位长辈。
    接着,就是宴请亲朋好友,各种敬酒,由于刘小兰的哥哥比较多,小妹结婚,他们这些当舅子的,没捞到啥好处,多少还是有些怨念的。
    结婚这一天,就给陈文超灌了不少酒。
    而在这一个月。
    李多鱼的鳗鱼塘终于挖好了。
    整整七口大塘。
    李多鱼也把原本的那个简易毛竹厂房给升级了,在里面搞了六口浅浅的水泥池,专门用来养鳗鱼幼苗。
    过来人的李多鱼很清楚,新挖的塘是没法直接养鱼的,还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才行。
    首先,要把新塘加好水,泡上十天半个月,观察池塘有没有漏水点,如果有漏水的话,要给堵上。
    接着要观察,池塘有没有小鱼苗出现,有的话就要全部清理掉。
    以前他也很好奇,为什么新挖的池塘会有鱼苗出现,后来听别人家讲,这才知道。
    一些地势比较低,又靠近小溪的土地,哪怕以前不是池塘,土里面也可能存在鱼卵。
    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
    前段时间的雨季,李多鱼就已经发现,这几口新挖的池塘泡水后,莫名多出了一些小杂鱼苗。
    对鳗鱼塘来说,这些小杂鱼都是没有必要的存在,所以最后一步就是用生石灰给池塘消菌杀毒,顺便也把这些小鱼苗也给净化了。
    除了室外的土塘,室内的水泥池也得处理,由于水泥池的碱性比较大,前世他们一般用草酸或者明矾来净化。
    可这个年代,这两个玩意都很难买到,李多鱼直接使用了最笨的土方法,高温煮水泥池。
    架几口铁锅在那里,不停烧热水,然后倒进水泥池里。
    而全程都在“看”,都在“学”的陈冬青,时不时就叹气一声,他已经懒得问李多鱼,为什么会懂这么多了。
    反正怎么问,都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反而觉得自己有点傻。
    前期工作准备好后,李多鱼则正式准备开始抓鳗鱼幼苗了,听一些讨小海的女人讲,最近在海边已经有人抓到一些鳗鱼幼苗了。
    李多鱼也看了是日历,再过两天就一月份了,鳗鱼苗确实要来了。
    不过在抓幼苗前,有一件更优先的事情,那就是李多鱼得先去抓一种叫做红虫的小东西。
    红虫是摇蚊的幼虫,一般都生活在臭水沟里。
    捕捞它们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搞一块纱布,然后看到哪里有红虫,直接一铲子下去。
    连泥带虫直接挖起来,然后放进纱布里,在清水里不停摇晃不停洗,把那些泥土都清洗干净后,剩下的就是红虫了。
    鳗鱼养殖厂建好后,除了陈文超这一号员工外,李多鱼又多出了两位员工,分别是他哥李耀国和二嫂朱秀华。
    而他们正式上班第一天的工作,就是跟李多鱼一起去臭水沟抓红虫。
    得知工作内容后,李耀国上班第一天,就想着请病假,结果被朱秀华直接从床上硬生生拖下来。
    五个人穿着雨鞋在满是异物的臭水沟不停淘着红虫。
    李耀国一边淘一边吐,从小到大,他就没干过这么脏的活,尤其臭水沟里,还经常有小屁孩的排泄物。
    “这妖秀紧儿,大号不会去茅坑,怎么全拉水沟里了。”
    李多鱼笑了笑。
    “他们要不拉这里,说不定红虫还没这么多。”
    而他们这种怪异的行为也引起了村民的注意。
    要是换成其他的人话,估计大家都会骂一句恶心,可换成李多鱼的话,大家突然觉得红虫说不定会变成很贵的东西。
    有挺多村民忍不住也想一起抓,但他们压根就不知道,李多鱼抓红虫是干嘛用的。
    其实,就连水产研究所的陈冬青也是一头雾水,但还是被李多鱼骗来这里抓红虫。
    一开始陈冬青是拒绝的,可当李多鱼这位大老板开出一斤红虫两块的价格后,当场就给跪了。
    不到两天时间。
    他们就把整个村的臭水沟都给翻了个遍,但却只抓了不到二十斤的红虫,毕竟海岛的淡水资源少,臭水沟也比较少。
    这些红虫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李多鱼有七口大塘,每一口大塘至少能养七千条成年鳗鱼。
    李多鱼至少要抓将近五万条鳗鱼幼苗,考虑他的养殖设备并不是很好,把死亡率算进去的话,前期他至少要养殖十万条鳗鱼幼苗才行。
    而二十斤的红虫最多也就只够养两三天,李多鱼没办法,只好通过村喇叭发布了一起红虫收购广播。
    将以一斤两块的价格,持续收一段时间的红虫。
    听到这个价格后,原本一些想捕捞红虫的村民,气得直拍大腿。
    不少纷纷跑到了镇上,其它村的臭水沟里,捞起了这种不起眼的红色小虫子。
    而李多鱼则已经做好专门捕捞鳗鱼苗的特制网具,明天就可以开始捕捞了。(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