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当窗 - 第四章 硬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端州刺史府邸位于主城南街,与陆遐他们落脚的地方正好一南一东,府前有两只青石雕就的石狮子,红漆大门之上,悬挂着黑底金字的匾额。
    两侧门柱之上各有一副对联,上联写到:
    山色壮金银——惟以不贪为宝。
    陆遐走近细看下联不由赞道,“妙极。”
    下联写到:江流环铁石——居然众志成城。
    府前门卫见来了一个女子,一袭天青色长裙,眉目清雅,不敢怠慢,只上前肃然道,“刺史府重地,无关人等不得靠近。”
    陆遐递过拜帖,便于门前静立等候。
    正是午后时分,街上行人不多,见她候在门口,有人投来好奇的探视。
    等了片刻,门内有一中年文士迎了出来,年约四十开外,他脸色白净颌下蓄须,手持拜帖,“陆姑娘,请随某到府内等候。”
    那人文气甚重,气度潇洒,陆遐朝他见礼,“大人如何称呼?”
    他还了一礼,“不才刺史府文书,萧贺。”
    “有劳萧大人。”
    陆遐随萧贺入内,刺史府一入内,迎面便是一堵照壁高墙,石雕刻得生动流畅,足见匠人功力。
    若是旁人看浮雕上所刻,只怕要把它当作一副麒麟吐月图,陆遐却知在当地百姓口头,这是一只名为犭贪的怪兽。
    原来端州相传有一名叫路文亮的文士,他多年在朝中为官,彼时异邦进贡一名叫叫犭贪的怪兽,生有鹿头、狮尾、牛蹄、龙麟,威风凛凛,性情异常凶猛,旁人皆不敢近身,只有路文亮能制服。
    圣上便将之赐予路文亮。
    后来他年老体衰辞官,带着犭贪回了端州老家,因病去世后,怪兽也渐渐失去管束,偷食百姓饲养的牲畜,祸害田里的稻谷,这只犭贪最后因贪食水塘中的月亮倒影而溺死于塘中。
    此照壁立在此处便是警醒后人,做人要厚道,为官清廉。不为官着也应以此为戒,戒除贪念。
    待绕过照壁,迎面的草木之气令陆遐眼前一亮,眼前是一个僻静清幽的前院,假山、池塘、流水,相映成趣,并无一丝奢靡之气。
    萧贺信步引陆遐绕过前院,广袖轻挥,“今日不巧大人正在会客,陆姑娘可随某到偏厅等候。”
    “劳烦大人带路。”
    陆遐随他踏过回廊,稍后几步,隐隐听见回廊另一道转弯处有两道说笑声,由远及近。
    那两人笑声疏朗,其中一道声音清亮耳熟,陆遐凝神细听却一时想不起来在何处听过。
    心里暗暗惊疑。
    只听得前方有一人道,“萧文书这是往哪里去?”
    “大人要见客,让某引客到偏厅。”
    “你们两位这是?”
    “正要回去歇息,就不打扰萧文书了。”
    “告辞。”
    两人步伐迈得极快,陆遐隐约看见稍后那人一截粗布蓝衣的衣角没入浓浓绿意中。
    那人的声音在哪里听过呢?陆遐犹自思量。
    见陆遐看向两人消失的方向,萧贺唤道,“陆姑娘?”可是有什么不妥?
    陆遐环视一周方笑道,“府中花木繁多,颇觉幽静雅致,让文书大人见笑了。”
    “无妨。”她语意温雅,萧贺不疑有他。
    与她同入偏厅内,等陆遐坐定,早有服侍的丫鬟送上清茶。
    偏厅上首置有一套桌椅,下方两排待客用的榆木椅子,倒与平日所见的偏厅布置不同,极为简朴。
    上首挂着一副芭蕉竹石图。
    画中竹势挺拔向上,用笔有豪爽奔放之意,陆遐起身细看,越发觉得画上竹石与蕉叶相映成趣。
    再看了会儿,不觉此画有些奇怪,口中轻咦了声,眸光几闪,看向右侧,画上并无落款也无钤印。
    她正在沉吟画中古怪之处,门外进来一个精神矍铄的老者,衣着朴素,朗声道,”此画如何?”
    陆遐回眸,文书萧贺恭敬随在那人身后,垂手侍立,想来老者就是古大人无疑了。
    心里却疑道,这老者怎么有熟悉之感,倒像从前见过的。
    陆遐意欲行礼,那老者抬手示意不必。
    他背手站于陆遐身侧,一手捋须,锐利目光仍旧看着那副竹石图,“此画,你怎么看?”
    语意亲和无刁难,陆遐不推辞随他目光看去,平和道,“落笔雄健,有驰骋纵横之势。”
    “竹势挺拔有力,正中取势,作画人应是疏朗正直之人,蕉叶与之相映,浓淡相宜,兼具雅趣,作画之人功力可见一斑。”
    陆遐沉思片刻,以手指画,“只是…此画此处稍显不足。”
    “何以见得?”那老者来了兴趣。
    “画中柱石虽然以寥寥几笔勾勒,有精简疏阔之意,可惜笔法不够老练,无法与竹势、蕉叶辉映,此画倒像…”她斟酌再三,“倒像是两人合力之作。”
    一人疏朗豪阔,一人尚且稚嫩。
    两种笔触并存,她方才还道自己应是看错了,眼下越发肯定自己猜想。
    古偃和看那秀雅的女子评画,目中赞赏之意愈浓,“此画确是两人所作,你说得半分不差。”
    “那落款…”陆遐有心想知道是何人所画,古大人摇头,“我那友人画得半幅,道日后补全,谁知…”
    “后来友人后辈巧合之下续画,道无印章不肯落款。两人真真一模一样的脾气。”
    话里有感概之意,陆遐沉吟半响,并未听说有人擅画芭蕉,古大人话里没有多少线索,只得作罢。
    “这里不必拘束。”观画毕,老者示意她坐。
    萧贺起先侍立在旁听他们谈论画作,不免讶异于此女眼力,要知道这副画挂在偏厅许久,往来的客人、观画者无不道此画笔力不俗,却无人敢猜是两人合力之作。
    此时听得古大人吩咐,不由高看一筹。
    他话里亲和似有熟稔之感,陆遐惊诧将心头疑问道出,“您…学生从前见过?”
    原想他与书院有旧,作为晚辈应来拜访,可看眼下光景,倒像是旧相识了。
    “自然。”古偃和吹开茶梗,轻饮口茶,笑道,“当年你和鸿飞先生来过府中宴席。”
    能称得上先生的,齐国中不过书院那几位,萧贺闻言一凛,拱手告退。
    寿宴、先生…陆遐凝神,她入门晚年纪最小,鸿飞先生极爱护她,当年似收到一封请柬,让她随同。
    可去的是哪位大人的府邸,她方入京分辨不清官职,“敢问大人是哪一年?”
    “天和十八年。”
    天和十八年她年方九岁,正入书院鸿飞先生门下半年。
    女子烟眉轻蹙,古偃和心下一乐,这皱眉的模样倒有几分当年的影子,她那时方入京,也难怪不记得。
    当年鸿飞外出云游,带回来一小小女童,他虽然严厉,在一众老友前却极力夸赞,说徒弟年纪虽小但生性聪敏,字画进益非常,说得众人心痒痒。他们几人想趁席上一见,考校一番,杀杀鸿飞的锐气,免得他尾巴翘到天上去。
    下了帖子邀约,鸿飞果然带她欣然赴约。
    当年宴席上玉团一般、稚气未脱的孩子,年岁不大,已看得出日后性子,她年纪小偏偏极稳重,面对众人轮番提问对答如流,不卑不亢、进退有度,席上众人皆惊异。
    诸位夫人也爱她沉稳,恨不得将她带回去当自家女儿。
    晚间他们另摆宴席,一众好友皆赴宴。席上鸿飞难得喝醉,醉了吟诗,直道,“后继有人,后继有人!”
    撤席后,那孩子着人安顿自家先生,安置妥当才下马车郑重对他行礼道,“多谢大人。”
    古偃和记得自己饶有兴趣地问,“你家先生大醉,你一番辛苦为何谢我?”
    小小女童站在阶下,应声道,“先生与诸位大人志趣相投,相谈甚欢畅饮一醉,这是好事。先生对陆遐有大恩,此恩无以为报,正苦于不能令他开颜,今日他尽情一醉,陆遐心中感念,故而多谢大人。”
    “只是先生为人端方,酒醒必会懊恼坏了诸位大人雅兴,届时再来向大人赔礼。”
    后来鸿飞果然前来,她却不再见了。
    只在京城传闻中得知她字、画双绝,画了一副画,得书院哪位先生夸赞,或者写得一副好字,京中千金难求。
    每每这时候古偃和总想起那朦胧灯火下,女童明挚、清透的目光。
    那时他便想,这个女童着实有趣。
    之后众人各奔前途,他也因家中变故,不得不远赴端州任职,更是不得见了。
    两年前京城故友传来消息,道当年的女童已得先生名号,受封玉印,他一时欣喜万分,开怀痛饮。
    却不料后续又传来鸿飞先生不顾众人相劝斥她下山,更逐她离开书院,她就此没了音讯。
    他想起当年相识的情分嗟叹不已,几番去信书院询问鸿飞,皆没有回音。
    谁想刺史府送来的文书竟署她的名字,门卫也送来拜帖,古偃和起先只疑心是同名同姓之人,犹豫再三仍旧差人回复。
    待看清她立于厅中身影,方知不是冒名,真是她来了端州,他…此生余年还能再见故人。
    当年那孩子已长成温雅秀美的姑娘,古偃和不免有白马过隙之感概,只觉日月如梭,声声催人老。
    古偃和轻叹,眸中怀念,良久道,“老夫膝下有一孙,年幼父母双亡,如今随我在端州,性情顽劣疏于管教,你可愿教他读书作画?你若愿意,明日起便来府中吧。”
    陆遐察觉言中未尽之意,不由一凛,行礼郑重应下,“多谢大人。”
    “能得你教习,是他之幸。”
    “不敢。”
    陆遐还欲请教古大人端阳之事,却见古大人以目视门外,微微一笑,她心中警觉起身告辞道,“今日叨扰,多谢大人。”
    “无妨。”
    古偃和让仆役送陆遐出府,待她身影渐远才点头,多年不见,她果然还是这般聪慧。
    庭外光照正盛,他站在偏厅门口回望厅中画作,久久不动。
    “大人。”萧贺回禀,恭敬道,“陆姑娘离府了。”
    “知道了。”
    古偃和半响才从袖中取出一纸,展开墨香犹在,正是刺史府报知路引损毁一事的文书,眼中神色晦暗难明,“…偏偏是这节骨眼…”
    萧贺肃立在一旁,并不敢言语。
    古偃和看到院中草木繁茂,有欣欣向荣之意,才稍散心头雾霾,苍老的眼中漫开几许笑意。
    “祖父,今日得空陪涛儿玩一会儿吧?”院中跑来一个粉雕玉琢的孩子,他眼睛滴溜溜地一转,抱住古偃和衣服下摆道。
    “你又逃课!”
    “没有,夫子许我歇息片刻。”
    古偃和摇头,作势抱他,“涛儿今日多吃了一碗饭吗?不然怎么重得抱不动?哎呀!祖父连腰也动弹不得!”
    那孩子抬头咯咯地笑,拍手道,“我知道!这就是您之前说过的,腰上生硬骨罢。”
    古偃和俯身捏捏他清秀的脸颊,和蔼道,“是吗?涛儿记得多少说来听听。”
    小小孩童记性颇佳,皱着小脸道,“上次您故事里不是说了吗?当年邻国使臣欺我齐朝无人,在寿宴上以金银撒地赏赐众人…”
    古偃和呵呵一笑,捋须不言,听那童音接续道,“席上有一女童巍然不动。众人问其故,女童答:生来硬骨,不能折腰!”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