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雄鹰苏勒坦汗 - 第229章 谁云高处不胜寒(下)
第229章 谁云高处不胜寒(下)
也不是所有的大臣都同意称帝建国,那苏图、西日莫、刘好古、薛宗周、那日松、罗卜藏、昆噶敖德斯尔、班第达顾实、阿南达顾实等大臣纷纷上疏,力言不可急着称帝。
他们都认为,当今的天下是清兴明衰、两强相争之势。辉特部虽然迅速崛起,实力增长很快,但毕竟是新兴势力,基础不扎实,与明、清两大强国比,远远不如。因此,应该在两强之间左右逢源,积畜实力,而不应过早称帝,引起两强的注意。
对这观点,苏勒坦既觉得有道理,也并不完全苟同。的确,明国和清国的实力都远远强过自己。可明国去年在松锦大战中被清军击败,连主帅洪承畴都被俘虏了。今年又传来消息,李自成在河南汝州歼灭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乘胜进占西安,正打算攻击北京。可谓自身难保;清国虽然强大,可毕竟人口有限,又正忙着入关,无暇他顾。
表面上他们都很强,但实际上他们都没有多余的力量管自己。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称帝呢?虽然高处不胜寒,可登高一步也有无穷好处,一者可以凝聚国内人心,让百姓有归属感;二者可以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三者如今是大争之世,不光是明清两强鼎立,西方也进入了大航海时代。大争之世,不进则退。不趁着国势蒸蒸日上时建国,何以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
理是这个理,可想往上再登高一步,却仍是千难万难。无他,大可汗心中有忌惮,或者说有恐惧的人:满清的崇德帝皇太极。
这个恐惧来源于后世各种各样的电视剧。后世的电视剧将皇太极演得雄才大略、深不可测、手腕狠辣,自然而然地便令穿越客苏勒坦心里有了阴影。穿越以后,虽然因为地理原因,他与这位崇德皇帝很少打交道,可在与其他卫拉特各部的争锋中,却能明显地感觉到那人的影子。
那人确实心机深沉、手腕了得,虽然正忙着征伐大明,却并没有忽略蒙古。不仅消灭了蒙元嫡脉察哈尔部,将漠南蒙古编成盟旗;还逼着漠北喀尔喀蒙古称臣;又趁着卫拉特内战,诱使准噶尔、和硕特和自己的辉特部称臣。
他眼光长远,看到大和尚们对雪域的影响力后,便封了一大批呼图克图,各大派都有,还虔诚地请这些大和尚来盛京宏法。一时间,满清的使臣与各派大和尚的代表,川流不息、来往不断。
去年,因为对苏勒坦汗不肯罢黜各派、独尊格鲁不满,格鲁三大寺法台阿旺罗桑嘉措派遣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为代表,前往盛京(沈阳)拜访清帝。皇太极立即率领亲王、贝勒、大臣等出城迎接;还亲自对天行三跪九叩之礼,说大和尚的到来是上天护佑大清的表现,因此要感谢上天。入城以后,这厮又亲自到伊拉古克三等使者的住处探望,问寒问暖。当伊拉古克三等人朝见清帝并呈上大和尚写给他的信件时,皇太极又站起来亲自接受。一直款待使者足足八个月,才依依不舍地让他们回去,还写信称赞两位神僧“拯济众生”,“扶兴佛法”,赠了厚礼。
这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苏勒坦正率军与日喀则的藏巴汗对垒,阿旺罗桑嘉措大和尚派使者来见他,说大清崇德帝打算封自己为“西天大善自在佛”并请自己去盛京宏法,问可不可以接受封号去盛京。当时便惊得苏勒坦在使者面前跳了起来,大声吼道:“不可以!绝对不可以!”为了安抚大和尚,他立即布施了一大批财物给三大寺;又密令乌衣卫都千户哈达密切监视两大神僧的行踪,绝不可让他们去盛京。
事后,大可汗反应过来,自己还是年轻,上了大和尚的当了!若那阿旺罗桑嘉措大和尚真想去盛京,又怎会告诉自己此事?之所以告诉自己,不过是增加向自己施压的筹码,希望自己能独尊格鲁。
此事令他明白了,虽然距离遥远,皇太极却从未忽略过卫拉特。如果说国师汗、却图汗、白利土司、藏巴汗、巴图尔珲台吉、和鄂尔勒克珲台吉这些人只是让他忌惮的话,皇太极则让他感到了深深的恐惧。这是一个极有战略眼光的人,一旦自己称帝,没准会暂缓入关,先出兵攻打自己。因为捉摸不透皇太极可能的反应,他不敢立即登高一步,而是认真地阅读大臣们的奏疏以作参考。
户部尚书薛宗周的奏疏引起了他的注意,此人博学多才、性情耿直、清正廉洁,而且善于理财,前不久刚被任命为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臣薛宗周谨奏;为暂缓称帝建国事:
臣闻诸臣劝进,曰:天生蒸人,树之以君。陛下励精图治,扫荡群雄,玄德通于神明,圣姿合于两仪,应命代之期,绍千载之运,中兴之兆,图谶垂典,当继承大元遗志,登高御极,君临天下。
臣本腐儒,苟全性命于乱世,蒙明主拔擢,恭为尚书,受恩深厚,常思报效。兹事体大,谨披肝沥胆为明主言之,此臣忠于明主之赤诚也!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夫民生安乐,立国之本。民富国强,仓廪充实,则山河共戴,四海归心。以此御极,天下莫敢不服。今连年征战,生灵涂炭,军民用度,常有不足。明主自问,辉特之民,富耶贫耶?仓廪之用,实耶虚耶?
夫澄清吏治,立国之首。国家法度,自有定规,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则河清海宴,天下太平;官有职掌,各尽其职,选才任能,以抚其民,则安居乐业,万民一心。今法制不全、科举未兴,常有达官显贵残民以逞事。明主自问,吏治其果清明耶?律法其果公平耶?
夫兵甲精良,立国之要。今虽削平诸雄,坐拥裕勒都斯、叶尔羌、吐鲁番、哈密、青海、乌斯藏多地,然人口不足,带甲之士,难超十万;且火器短缺,军械难全。明主自问,以此之兵,可御强敌哉?
昔朱升谓太祖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太祖从之,方有天下。古今英主,皆善蜇伏,以待时机。今两强争立,明祚虽危,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有清帝皇太极者,鹰视狼顾,志在天下。明主自问,举辉特之力,可敌明耶清耶?
食君之禄,当尽君事,规谏明主,臣之职也。是以昧死竭忠,蜷绻言之。顿首顿苜,死罪死罪。明主若纳忠言,天下幸甚!为此具本亲赍,谨具奏闻。
看了薛宗周上的这道疏,苏勒坦既感动又气愤。
感动的是,这人不怕触怒自己,冒死进谏,足见耿耿忠心!
气愤的是,这人尽说不好的,看不到好的!的确,辉特部连年征战,百姓算不上富裕,可因为自己降低赋税、广开商路,百姓的生活比卫拉特其他部落还是好上很多;确实,辉特部等级悬殊、法制不全,这也是蒙古各部的通病,可自己正在改革官制,推行法典,甚至打算举办科举考试,吏治正变得越来越清明;至于兵力不足,军械短缺,那又如何?朕对自己的军队有信心!
只是,当看到奏疏上那一行字“更有清帝皇太极者,鹰视狼顾,志在天下”时,苏勒坦沉默了,许久方叹了一口气,“唉!称帝建国之事,还是再等等吧!”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