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 - 第113章 增设乡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3章 增设乡长
    回到永安州,已是盛夏。骄阳似火,潮湿闷热。
    永安军出征时为二月下旬,百姓刚刚开始在水田里插秧。眼下,早稻将要成熟,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杆。蒙江河谷一带,稻子已经成熟,农民开始抢割稻子。
    一千八百名永安军,出发时武器盔甲不齐,士卒面带青涩。眼下,归来了两千五百名永安军,随军的大车上堆满了盔甲和战利品。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他们换上了精良的武器,脸上写满了自信和成熟。
    左参军俞厚基带领着一众官绅,在城外翘首以盼。天气炎热,丝毫不能影响将士们的兴奋之情。看到永安军士气高涨,官绅们无不流露出敬畏的神色。
    “恭喜大帅凯旋归来,喜得贵子!”
    在俞厚基的带领下,众人齐声贺喜,令丹初颇为高兴。
    朱淑鹭为他生了个儿子,刚满月不久,今天第一次出门,坐轿到城外迎接丹初。
    初为人父,丹初又兴奋,又紧张,下马来到朱夫人面前,小心翼翼地把儿子抱在手中。
    小不点并不怕生,看着陌生的丹初,黑眼珠瞅来瞅去,也不哭也不闹。
    俞厚基赞道:“大帅,虎父无犬子,这孩子从小就不怕人,将来必成大器。”
    丹初哈哈大笑,转身对身后的标营将士说道:“本帅也有儿子了!”
    标营将士已有默契,齐声说道:“恭喜大帅喜得贵子!”
    永安军重军歌,重旗号。这句“恭喜大帅喜得贵子”,短短八个字,铿锵有力、整齐划一,令在场官绅颇受触动。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永安军走了四个月,已经今非昔比矣!
    小不点似乎被这声音惊扰,放声大哭起来。这一哭可不得了,仿佛有着天大的委屈,声音洪亮,简直震耳欲聋。
    丹初无奈,只得把儿子交给朱夫人,说道:“这小家伙,真是不鸣则矣,一鸣惊人。”
    他已经给长子取好了名字,就叫岑洪桂。洪,寓意他有洪武皇帝的血脉,桂,寓意他生在广西,母亲为桂王之后。
    朱淑鹭接过儿子,低声说道:“夫人身上有喜,不便出城迎驾,托我给你说一声。”
    “嗯,”丹初心里有数,小声问道:“几个月了?”
    “应有五个月了。”
    丹初心中默默祈祷,但愿瞿玄惠也能生个儿子。打天下,儿子是最好的帮手。有了儿子,自己也就有了继承人,永安军也就有了主心骨。
    一旁的莫毓芬身上无喜,看着丹初的战马盔甲艳羡不已。她一直盼着能到战场上建功立业,这次并未如愿。
    “大帅,你什么时候带我上战场?”
    “待你给我生个儿子,我便许你上战场。”
    莫毓芬泛起红晕,没有说话。
    “你阿公来了吗?”
    “他来了,但身体不便,在城里歇息。”
    “很好,我晚上请你们莫家吃便饭,让他一起参加。”回到总兵府,瞿夫人挺着肚子出门迎接。因为怀有身孕,不便守严,她未施粉黛,只是穿了个白布鞋,微微一笑,道:“夫君凯旋归来了。”
    丹初下马,扶住瞿夫人,说道:“回屋歇息吧,我不在家,有劳你费心操持。”
    瞿夫人笑了笑,说道:“大帅这是哪里话?”
    她是个心思细腻的人,又低声说道:“人都叫齐了,随时可以议事。”
    “很好,让他们在厅等我。”
    丹初简单濑洗一番,便来到了厅,左参军俞厚基、右参军方以智、知州韦时中、户书黎贡、监军何云等人已经集齐。
    韦时中、黎贡精通吏事,办事可靠,已取得丹初的信任。俞厚基在永安州筹措钱粮,多由此二人具体操办。
    “诸位,请坐。”丹初招呼众人坐下,说道:“今日召集大家,主要是为了着佃纳粮之事。我已决定,从此次夏粮开始,在永安州实施着佃纳粮。
    “留守已经答应我,把昭平划为我军汛地,不久之后当有敕命。我们先以永安州夏税为实验,摸索出经验后,就在秋收时全面铺开。”
    方以智补充说道:“此次出战,我军缴获颇丰,又增编一个步兵营,战马也多了三百多匹,粮草供应紧张。实施着佃纳粮,已是势所必然。”
    众人面露喜色。永安军在外征战四个多月,州里钱粮将尽。汛地即为地盘,有了昭平,再施以着佃纳粮政策,永安军的财政情况将大为改观。
    “着佃纳粮,实为当前第一紧要之事。我与密之商量已久,今日交办下去,争取后天发出公文,檄告四方。”
    丹初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坚定与急迫:
    “韦时中,你做知州多年,与缙绅相熟。你负责召集缙绅,知会他们,再晓以大义,必要时,我可以出面。莫家这边,我晚上请他们吃饭,亲自过去游说。总之,此事势在必行,不管他们同不同意,我都要立即推行。”
    “诺,”韦时中做官很巴结,也很细心,问道:“职下还有两个问题请教大帅。第一,寺田、族田、学田、义田等公田,是否一并着佃纳粮?第二,税率究竟定为几何?”
    “公田为数不少,当然一并着佃纳粮。至于税率,佃农取五成,官府取五成。官府从五成中取出一成,交给田主。
    “公田亦不例外,譬如学田,即租出一成租赋,交给州学。李成栋归正,时局暂时稳定,当恢复州学,培养人才。”
    回答过韦时中的问题,丹初继续说道:“着佃纳粮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管田之人。我朝为征收田赋,设置粮区,为加强治安,设置里甲、厢坊。
    “然而,粮长、里长皆非公职,皆由耄老乡绅担任。州县官无暇亲理政务,委之于胥吏。胥吏下乡,与耄老乡绅勾结,是以政事日坏,乃至不可收拾。
    “我志在革除弊政,决定把粮区与里甲合二为一,称为乡,设乡长一人,总领乡政。乡长之下,仿照州县衙门,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房,承办州县政务,与村庄百姓直接打交道。
    “与粮区相似,一乡下辖十村左右。各村庄设村长一人,村长由各村推举形成,许其自治,但需谨守法令,执行乡长之令。
    “设立乡一级政府,对永安军来说至关重要。老俞,此事由你亲自负责,你要拿出全部本事,尽快办成此事。”
    “诺。”俞厚基凛然答道。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