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友朱元璋 - 第70章 配享太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0章 配享太庙
    世界之大,果然超出咱老朱的想象。
    一看到信中提到银子,朱元璋顿时来了极大的兴趣,也不知那里的银矿,比起倭国来亦如何。
    总之,目标先定在这里,一步一步去实现吧。
    “最后,我想着吧,既然大明已经准备开始工业进程了,那么农业也不能落下,毕竟农业乃工业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这一次,我给你送来了两样好东西,那个黄色的名叫土豆,红色的叫红薯。”
    原来那两个其貌不扬的东西,是用来种的呀。
    朱元璋拿起土豆看看,又拿起红薯看看,
    那黄不拉叽跟土坷垃似的叫土豆,红色的叫红薯,这名字还真是贴切。
    只是这俩玩意,能吃吗?
    不知比起稻谷和麦子来,口感又如何呢?
    “土豆和红薯,都能用来作为主食,亦可作为小吃,甚至也可以做菜,烹饪方式多样,可煮可蒸可炒可煎可炸,还可以烤着吃。
    至于口感嘛,嘿嘿,倒是想给你老朱弄本关于土豆和红薯的菜谱来,就是怕你馋嘴一不留神给都吃完了。”
    “哈哈哈哈哈”朱元璋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不过这也让他对土豆和红薯更加好奇了。
    “土豆蒸煮的话,口感粉嫩,削皮切成条或薄片煎炸之,至外观焦黄便可,撒上盐,口感焦脆。
    而红薯的话嘛,或蒸或烤,甘甜糯香,绵软甘甜,香糯可口,入口即化,回味无穷。”
    朱元璋看着看着,不由口生津液,好嘛,生平第一次看封信还把自己给看饿了。
    要不……
    将目光投向了土豆和红薯。
    待会儿试试?
    反正有这么多,咱作为大明皇帝,吃几个怎么了?
    “看到这里,老朱伱肯定想成为大明第一个品尝的人吧,不过得注意了,土豆发芽的部分得切掉,否则会中毒的。”
    朱元璋不由老脸一红,这老李,每回将自己的心思猜得透透的。
    “除了好吃之外,红薯和土豆有很多优点,无须水田,只需旱地便可种植,也不需要像水稻或麦子那般打理,育种留种也方便,直接切成块埋进土里便行。
    更重要的是,这两种作物,成熟期很短,只需三个月左右,便可收割了,而且,土豆一年最多能种两季,红薯一年最多能种四季。”
    一年最多能种四季?
    如此说来的话,岂不是一年四季都有得吃,那便是没有青黄不接这一说了啊!
    看来,这俩确实是好东西,是大明百姓的福音。
    “当然,如果只有以上优点的话,还体现不出土豆和红薯的特点,之所以会推荐给你,是因为这俩的话,亩产量极高。”
    极高?
    那是有多高呢,朱元璋琢磨着,他当过农民,知道水稻产量。
    一般江淮湖广一带,亩产量能有三百来斤,算得上是老天赏饭吃了。
    在产量最高的太湖地区,最高也就四百来斤左右,那还得是风调雨顺,且没有蝗灾。
    这土豆和红薯,能有多好呢,朱元璋大着胆子猜测了一下,要是能有个八百来斤左右,一年算三季好了,那也有一千八百来斤了。
    这要是搁以往,想都不敢想啊,朱元璋的心情开始激动起来。
    如果是真的话,那就没有饥荒一说了啊,那咱老朱,可真就是千古一帝了!
    老李啊,咱正为灾荒的事情发愁呢,你就给送了这么多东西过来,还真是咱的及时雨!
    “种植得当的话,土豆一季的亩产量,马马虎虎能上个四千来斤吧,而红薯的话稍微高点,也就个五千来斤。
    当然,要是技术提高了,产量也会进一步增加。
    种植技术,我一并附在了信后。”
    多,多,多少?朱元璋揉了揉眼睛,难道眼看错了?
    不应该啊,自己戴上眼镜了呀。
    再仔细一看,没错,四千斤和五千斤!
    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亩地也就产个四五千斤?
    还马马虎虎?
    老李啊,你可知道欺君之罪啊!
    在心里小小的开了下李晗的玩笑,朱元璋正经起来。
    他想到了很多,土豆和红薯能够全面推广开来的话,那岂不是意味着,大明再也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了?
    从此,大明再也不用饿死人了,历朝历代,又有哪个皇帝能够做到?
    上古圣贤所畅想的那个大同世界,岂不要在他朱元璋手里诞生了?
    届时,他老朱可不就是千古一帝了,而是千古第一圣人!
    那到时候,咱老朱管他老李什么淡泊名利,什么生性懒散的,高低也得给他一个至圣先师的名分,放进太庙里供起来。
    越想越高兴,朱元璋决定,今晚开家宴,就吃土豆和红薯。
    将信件和图纸收好,唤来门外的侍卫,将红薯和土豆都搬了出去。
    除了给自己留了几十斤的红薯土豆外,其余的,都作为良种,先种下去。
    虽然见多了朱元璋从佛堂里总是带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出来,不过这一次,还是把侍卫们给惊住了。
    一袋又一袋的,这些东西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莫非那佛堂其实是个聚宝盆?
    ……
    杨思义正为粮食的事情,在家中急得直掉头发,突然间,来了陛下的口谕,宣他快快进殿面圣。
    难道因为粮食,陛下要治自己的罪?
    陛下虽说对大臣严苛,但还没到这一步啊。
    而且自入朝为官以来,自己一直兢兢业业的,难道锦衣卫抓住了自己什么把柄?
    杨思义在接到口谕的瞬间,将自己生平所有干过的事儿,都在脑海里过了一遍。
    除了收了同科的几幅不值钱的画,门生的一些土特产外,好像也没干啥呀。
    硬着头皮,于是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随着公公一块进宫了。
    来到紫禁城,令杨思义奇怪的是,陛下并非是在御书房宣见的他,而是在御园。
    而且御园还堆放着跟小山似的一堆袋子,不知是何物。
    陛下就站在那一堆袋子前,正笑眯眯的看着自己。
    杨思义赶紧行礼,朱元璋却笑呵呵道:“杨爱卿不必多礼。”
    看着陛下心情还不错,难道不是给自己治罪的?
    “不知陛下宣微臣而来,所谓何事?”杨思义小心翼翼的问道。
    “自然是送你一些好东西了。”
    杨思义闻言有些诧异,莫非陛下想赐自己眼镜?
    想着李敏戴的那副眼镜,他心中也是羡慕得很。
    朱元璋指着身后的袋子道:“杨爱卿,这些,便是咱要送你的东西。”
    杨思义随着朱元璋的示意,走上前一看,顿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些土拉吧唧的玩意儿,就是陛下要送自己的?
    感谢书友的推荐和月票,继续求追读求收藏,火力来的更猛些吧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