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467章 文官们集体‘反叛’!
第467章 文官们集体‘反叛’!
文官是彻底被北平府军民之情给折服的。
他们知道如果自己再去抹黑燕王朱棣他们的话,那真的是太没良心了。
即便是自己对于武将派非常看不起,即便自己对于武将派也想要打压。
也想着可以巩固自己文官的威严。
但是当他们在看到了这样的军民鱼水情之后,他们明白再抹黑,良心上会过不去。
老百姓们如此支持大军出征,将士们如此悍勇不畏死的保卫大明。
如此可歌可泣的精神。
如果自己要在这可歌可泣当中,再临加一点侮辱,那真的是对自己人格上面的一种羞辱。
即便他们这些文官其实并没有多少所谓的道德可言,但是在做人方面他们至少还有一点点良心。
知道这种事情做多了会断子绝孙。
如此可歌可泣的军民之情应当大力宣传歌颂才是。
如果自己这个时候还落井下石,无端污蔑,自己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了。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文官终于是明白,不能这般下去。
所以他们即便冒着背叛礼部侍郎的危险。
即便明知道大家是一起来的上命钦差,也依旧没有昧着良心跟礼部侍郎一起污蔑北平府的将军。
当他们把原委都给讲清楚之后,朱棣、姚广孝都很佩服这些能够,以公平公正之心对待武将的文官。
他们很看不起文官,这是文武对立必然的结果。
因为在任何时代文武都很难有个非常和谐的声音。
毕竟大家的利益不一样。
武将派们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没有文官的事。
而如果文官们在背后捅武将带的刀子不给武将们送粮草,那武将们在前线也根本打不了战。
甚至因为害怕文官在背后捅刀子,很多武将都不得不在出征之前,屡次向皇帝保证自己不会在战场上临阵倒戈,拥兵自重。
因为这都是文官在皇帝面前诋毁武将的借口。
皇帝派几十万大军出征最害怕的,就是武将会临阵倒戈,拥兵自重,以此为谈判条件。
要求皇帝答应武将这个要求那个要求。
因为这种事情在历史上面发生过非常多次。
所以即便皇帝,也很害怕派出去如此多大军。
一来是国内运送粮草物资的压力非常大。
二来又害怕如此多大军掌握在一個人的手上。
这个人一旦不忠心一旦反叛,对国家是一种巨大的杀伤力,甚至要比敌人入侵杀伤力还要大。
敌人入侵尚且能够在国境线上抵挡。
在自家地盘上面有主场优势。
敌人也不了解地形地况。
但是自家军队要是临阵反叛,对国内的伤害可就大得多。
毕竟他们熟悉地形地貌。
甚至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在军中有威望。
他们振臂一呼,国境线上的将军们,有可能就跟着一起反叛。
到时候国家危矣。
也正因为知道皇帝有这样矛盾的心思,如果文官从中搅和,在皇帝边上吹一吹乱风。
那么前方作战的武将们可就危险了。
故而文武对立是在所难免。
因为文官害怕武将立功太多,到时候没有他们一席之地。
武将又害怕文官会在朝堂当中进谗言,所以自然与文官有所对峙。
也正因为朱棣知道这些,所以对现在文班忽然能够理解武将的难处表示非常的震惊。
一般来说这些文官都是想尽办法找武将的茬,让你没有办法立功。
让你没有办法受赏。
让你没有办法在军中立足。
甚至让你打了大胜仗,还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够保住位置。
这次即便朱棣他们做足了准备,心里面也是忐忑不安的。
姚广孝虽然屡次安慰朱棣,这是太子殿下故意要借文官之口,宣扬一下大明军队的威严。
但是对于战场上面拼杀的将士们,朱棣还是有深深的担忧害怕。
如果这些文官真的胡乱来的话。
自己真的没有办法跟将士们交代。
他就真的要到京城去打官司。
即便要到大理寺、刑部、督察院三司会审,他都要为自己的军队讨回一个公道。
但没有想到的是这群文官非常的识相,没有这么做。
反而是反过头来安慰武将们。
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看到了你们所有的付出。
我们实在是感觉到愧疚。
如果我们跟着一起来污蔑你们的话。
那我们我们的良心上面都过意不去。
所以你们放心,我们不仅没有这么想。
反而是要为你们大大的扬名。
这就是我们在此次军队当中看到的,最为直观的感受。
伱们的心可以放下来。
我们必须要为你们扬名。
必须要让你们的军威,在整个天下宣扬开来。
必须得让百姓们知道,在北边有一支百战之师,正在用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勇气,他们流血流汗的精神,护卫着我们大明北方的大门,让百姓们能够安心。
朱棣和姚广孝都很欣慰,这些有良心的文官。
姚广孝更是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这便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咱们把北平府建设的这般好,终于是感动的这些文官与咱们一条战线。”
张玉也是十分感慨。
他和朱棣一样,非常担心这时文官们会找茬。
一旦文官们找茬,他实在不知道怎么去跟自己手底下那些将士们交代。
将士们拼了命流了血,虽然这次并没有牺牲多少。
但是在战场上,哪个将士不是抱着必死之决心上战场的。
他们的心血不能够被亵渎。
他们的尊严不能被践踏。
所以正如朱棣所说。
一旦这些文官真的敢在这种事情上面污蔑将士们。
即便是要闹到奉天殿,即便是要敲登门鼓,张玉也会跟着朱棣一起去。
即便会掉脑袋也得讨回公道。
可是他没有想到这些文官居然一反常态。
不像之前那般的咄咄逼人。
其实他是最担心的。
尤其是在城门口迎接这些文官之时。
虽然看百姓们丢烂菜叶子臭鸡蛋在文官身上,看得很爽。
但是心里边隐隐担忧,这般激怒这些文官,这些文官必然在后边的调查上面找茬。那时候可就不好说了,到时候会耽误大事。
可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文官居然这般有骨气,如此的高风亮节,心胸豁达。
朱能更是心直口快的说道:“嘿嘿。这些文官今天是吃错了药吗?怎么不像之前那样的咄咄逼人?
前几天还想着要把咱们怎么样,要把咱们所有的事都给兜出来,要把咱们给告到朝廷去,说我们弄虚作假。
可是没想到这两天他们就转变了风向。”
张玉立刻回道:“这不是因为这两天转变风向,而是因为这两天他们进行了深入调查。
发现咱们这里做的的确是好。
虽然他们来的时候是想着要找咱们的茬。
带着怀疑的态度。
但看到了咱们北平府军民之间的感情,他们放弃了。
只能说这批文官当中也是有恶人,但更有好人,这些人心胸宽广。
与咱们之前所知道的文官形象截然相反。
不得不说这些人有心胸有胸怀。
扪心自问,换到咱们在他们的立场上。
在城门口还没有进城,就被百姓们丢烂菜叶子臭鸡蛋攻击。
身为钦差大臣生气是自然。
是我的话我也会找茬。
可是他们能在这种情况下放弃个人恩怨,主持大义,是一些能够做大事的人,这样的人值得尊重。”
朱棣拍手鼓掌,“此言甚是,这种文官值得尊重。
朝廷上有许多文官尔虞我诈,但是这几个人称得上是条汉子。
要是有机会再相聚,本王都想请他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样才能够表达咱们对他们的尊重。”
朱能哈哈大笑,“不用等其他时候,等这次他们要回去之时,我便亲自带着美酒登门去向他们道歉。
因为在前两天我还带着大头兵们阻拦过他们的调查,嘲讽他们有眼无珠,看起来是我有些心胸狭隘了。”
……
这批文官回去之后,在馆驿当中就看到了。
此时正在焦急等待着他们回来的礼部侍郎。
礼部侍郎看到这几个人,之后立刻厉声质问,“你们到哪里去了?不知道本官找了你们一下午吗?”
其中有一个文官义正言辞的说道:“我们去找燕王殿下了。”
一听这话礼部侍郎猛地抬起头。
他本来眼珠子就通红,一听到这个文官居然去找朱棣,冲了上来,抓住那个文官的肩膀,用力摇晃。
“你们去找他干什么?找他干什么?难道要通风报信?难道要告诉他老夫的计划吗?”
那文官立刻把他的手给打开。
“对,我们就是要去告诉燕王殿下,你到底要干些什么?我们与你不一样。”
礼部侍郎听后噔噔噔往后倒退了好几步,“你们居然敢背叛我。”
其他文官立刻上前去,“谁背叛谁,把话说清楚,大人,您是礼部侍郎,您是礼部的二把手,您是这次钦差的头。
我们本应听您的,但是您干的那些事,我们良心上过意不去。
我们跟您讲过,我们在军队当中看到的,
我们在民间看到的。
我们听到将军怎么说?
士兵们怎么说?
百姓们怎么说?
看到了北平府如今发展这般的好。
看到了北平府军民鱼水之情。
可是您到底想要干什么?
你想污蔑他们,你想让燕王殿下成为阶下囚。
你想让整垮改革变法,想在燕王这里找到一个突破口。”
此话一出,立刻让礼部侍郎面红耳赤。
他那通红的双眼瞪着说话的文官,想要反驳但却无话可说。
他的确是对改革变法充满了成见,甚至是仇恨。
因为他的亲弟弟因为改革变法中风,变得嘴歪眼斜。
他的家族都因为改革变法而没落。
他们家族从元朝开始就是诗书传家。
可以说在当地赫赫有名。
他们家为什么能够一直有这样的威望?
靠的就是读书科举,靠的就是中了功名之后成为人上人。
让那些个泥腿子们见到自己就必须跪下来喊自己一声老爷。
让那些当官的看到自己也不敢摆官威。
即便自己没有当官,可是那些官员在自己面前,也不敢摆他们的官威。
那种威严,那种气势。
那种无与伦比的自豪感,是他坚持读书的动力。
遥想当年,寒窗苦读,六月的天,蒸笼一样的书斋里面挥汗如雨;
十二月的天,书斋里边如同冰窖,手被冻硬,可依旧孜孜不倦。
都是因为知道一旦自己高中,得了功名,便可成为人上人,立刻乌鸦飞上梧桐树,变成凤凰。
可现在陈寒的改革变法一来,立刻将所有读书人的梦想击碎。
连孔家都被陈寒给打倒。
几代衍圣公的尸骨被拉出来鞭尸。
这般鞭尸,不仅打的是孔家人的尸体。
更是打在了所有读书人的脸面上。
身为读书人,靠的就是读书中举,获得人上人的地位,难道不该有感恩之心?
难道不该对陈寒这种人进行口诛笔伐?
然后将他踩到泥地里,如此才能报仇雪恨?
所以他很不理解这些文官为什么不能跟他同仇敌忾?
为什么不能跟他一起讨伐陈寒。
明明陈寒也没有怎么对他们好。
明明现在来到了北平府,进城门之时还受到那样的对待。
他们应该生气,应该愤怒,应该要跟他一样去讨伐朱棣他们才是。
揭穿他们的阴谋,暴露他们弄虚作假的事实。
让朱棣这些个人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钉上,被永远喊成是弄虚作假者
为了一点点军功不惜少报战损。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文官根本跟他不一样的心思。
人家心里面比他要正直的多。
即便在城门口受到那样的打击。
可是他们却能够转变心思的认为,为何百姓们会这样对待自己。
不是因为百姓们恨自己个人。
而是因为自己代表的是来,调查朱棣他们弄虚作假的情况。
百姓们知道朱棣他们根本就没有弄虚作假,所以对他们这些个调查者非常的生气。
这是应该的。
这是因为百姓们拥护朱棣。
他们如此军民鱼水情,应当歌颂才是。
而不是这般的去打击。
而不是这般的去污蔑,所以他们更能够认识到。
朱棣他们在北平府不仅没有造假,甚至对老百姓们非常好,要不然老百姓不会这么维护他们……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