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重振大明 - 第399章 沧州移民营
就这样边赶路边做工,走了两个多月,李三水等人不知道何时才会结束这段路程时,忽听带领他们宋应昇大声道:
“到了!”
“前面就是沧州的移民营。”
“待会儿男女分开,先去里面沐浴。”
让李三水等保长甲长把麾下男女分开,由甲长、副甲长带头,进入营中沐浴。
同时告诉他们,沐浴后每人会发一套衣服。原有的衣物和行李要集中存放,并安排人看管。
李三水等人听到抵达沧州,大声欢呼起来。
一路之上,他们虽然不知道目的是哪,哪里才是他们迁移去的军民卫。
但是沧州这个地方,他们却是知道的。路上吃的粮食,很多就是从沧州运过来——
灾民们传说之中,沧州是一个粮食满仓的地方。否则不可能有那么多粮食,一路上这么多人都吃不完。
如今抵达沧州,就有新衣服可穿。这让他们更是觉得,沧州是一个富饶的地方,能让他们吃饱饭。
李三水安排杨大妮带女队,自己带领男队,随着士兵引导,进入宽敞的淋浴室中。
随着一声令下,头顶上的铁管喷出来了热水。让李三水吓了一跳,然后听士兵指挥,任凭热水把身上的泥垢冲下来。
很久没有洗澡、甚至很多年没有去澡堂的李三水,在这淋浴室中,感受到久违的舒爽。
他和其他人一样,用力揉搓身上的泥灰,似乎想把一路上的晦气,全部都搓下去。
就这样过了约有一刻钟,很多人还享受着热水冲洗的感觉时,水管里的水停了下来。他们被士兵驱赶,进入旁边的更衣室。
在这里,每个人被发了一套新衣服,还有一条手巾。
李三水用手巾擦干身子,换上这套对他来说,颇显肥大的衣物。
其他人的衣物也是如此,惟有小孩的小一些,一些家长还不满意。认为用的布少,拿到这种小衣服吃亏。
可以说,他们都没有在乎衣服合不合身,只在乎用料多少,能不能裁出布来。
李三水作为军户,另有一些优待。那就是他被发了一套马甲,前胸后背上都写着“兵”字。
刚才引导他沐浴的士兵,也穿着这样的马甲。只是那些人的马甲都是黄色,写着海军二字——
这些人都是海边卫所的士兵,被海军衙门收编,经过训练后安排来做这些事。
李三水穿着这样的马甲,更加安心了些。似乎觉得这个陌生的地方,存在自己的同类。
那些士兵在看到穿上马甲的他时,态度也更温和了一些。嘱咐他要带人清洗原来的衣物,避免带来瘟疫。
听到瘟疫两字,李三水吓了一跳,问道:
“这里有瘟疫吗?”
“路上怎么没听说过?”
那个海军衙门的士兵道:
“谁说路上没发生过?”
“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总之好好听话,朝廷不会害你们!”
让李三水带人去烧热水,把衣服放在里面煮洗。
其余人待在营帐里不要乱跑,度过十天的隔离期。
李三水被瘟疫吓了一跳,丝毫不敢违背这个士兵的话,带人煮洗衣物,每日还往营帐里撒石灰水。
可以说他这十天,一直紧张兮兮。
好在他这一保人没有染上瘟疫,即使有人歇下来突然生病,却都被治好了,并没有人死去。
李三水让麾下的甲长数数,剩下的还有一百零一户人。
这让他颇为欢喜,知道自己不但不会受罚,还会多分到一百零一亩地。
不枉他这一路上,辛辛苦苦照顾他们。
宋应昇在沧州移民营的官员帮助下,统计清楚麾下的户口后,却是险些垮了。
一路上他辛辛苦苦、费心劳力,很多人都说他是个好官,后续没有再逃离。
但是来到沧州一统计,他带来的户数,只有九百八十户。除了李三水那一保外,其他各保距离百户都差了一点。
这让他险些崩溃,怪自己之前没多带几十户人:
“二十户!”
“就差了二十户啊!”
“我怎么就没多带二十户人?”
朝廷的规定之中,是让他们在出发时带着一千一百户人。
但是这只是个约数,多几十户少几十户也不算什么,没有人会在意。
朝廷需要的是他们带到沧州一千户,然后迁移海外。
宋应昇想到一千户才有一年功,自己就差了那么一点。
这让他颇为后悔,没有多带些人。
像他这样的人不止一个,很多人第一次移民没有经验,路上因为各种原因损失了不少人。
总督移民大臣张梦鲸在知道这个状况后,按照皇帝授予他的权力,对这一批官员推出了一个临时政策:
那就是带来的户数超过平均数、人口损失比例也在平均线以下的,仍旧记一年功。
其他人暂时记半年功,直到以后把户数补上。
最差的十人不计功,让他们涨涨教训。
宋应昇因为带来的户数排在前列,人口损失也不多,成功得到一年功,甚至受到表彰。
这让他颇为高兴,对麾下做得最好的李三水,也是颇为满意。在受到奖励之后,询问李三水道:
“三水,愿不愿意跟随本官,以后帮我移民?”
李三水挠了挠头,从来没想过这件事。询问道:
“跟着上尉,俺还能分地吗?”
“分给俺的一百零一亩去哪领?”
宋应昇沉吟了一会儿,说道:
“马上就要入冬,今年不会再迁徙。”
“下一次迁徙时间,应该是明年开春。”
“你可以先去东宁把地领了,在那安顿下来。”
“明年乘船过来,然后追随本官。”
李三水这个时候,才知道自己要去东宁。
不过他这时候,顾不上问东宁在哪里,而是问宋应昇道:
“明年帮上尉带移民,也是一户一亩地吗?”
“要是给俺多分地,俺就帮上尉带移民!”
宋应昇想招揽李三水当下属,没想到李三水只是想打短工挣土地。在思索相关的政策后,忽然眼前一亮,肯定道:
“本官给你记功,以后会多分地。”
“如果你能做得好,说不定还能当上世袭爵士,就像以前的张百户。”
李三水听到这里,呼吸都有些急了。张百户在他看来,已经是了不得的大人物。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达到张百户的地位。所以,在听到宋应昇的许诺后,他当即道:
“干!”
“俺就跟着上尉干了!”
“以后上尉就是俺老爷!”
当即就要改口,跪在地上称宋应昇为老爷。
宋应昇却急忙把他扶起来,说道:
“军中不兴这个,称我宋上尉即可。”
“以后我能不能有爵位,还要指望你呢!”
“说实话,本官从未想过,你一个目不识丁的军户,竟然能带好百户人。”
“你可不知道有几个保长,一直给我添乱。”
“要不是其他人干得更差,我早就把他们换了。”
说起这个,宋应昇没有忍住,对几个保长发出了抱怨。
他在一路上去李三水的保最少,就因为李三水让他最省心。
有几个保则是一直生事,甚至逼得他把保甲重新编排。
这也是他想招揽李三水,让李三水跟着自己的原因。
听着他的夸赞,李三水嘿嘿笑着,头一次感受到被人肯定的滋味。
尤其是肯定自己的是宋上尉,听说是比县主簿还要高一级的大人物,让他颇为欢喜。
宋应昇夸了他之后,取出一件袍子,说道:
“天气将寒,这是圣上特意从草原上采购皮毛,让宫女太监制作的。”
“其中还有一些出自贵人之手,发给将士御寒。”
“你带来的户数超过百户,赏赐大衣一件。”
李三水听到这里,急忙跪了下来。
他是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还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赐,还有可能出自贵人之手。
这让他不知说什么才好,只能向着京城方向,大声呼喊“万岁”!
宋应昇把这件用羊皮制成的军大衣披在李三水身上,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
“到了东宁好好干,朝廷不会亏待有功将士。”
“本官已经查过了,你祖上在洪武年就从军,还曾立下功勋。”
“按照陛下的命令,洪武年从军的军户,到海外一律赐田三百亩。”
“加上你祖上杀鞑子和参加战斗的功勋,又被赏赐四百亩。”
“加上这次的一百零一亩,那就是801亩土地。”
“一方里是375亩,801亩比二方里还多些,按照陛下的旨意,授予二级军士。”
“从此以后,你这个军户就要成为世袭军士了,子弟进入军中,都会有军士身份。”
李三水不知道世袭军士是什么,相比军户又有什么区别,但是八百亩的土地,让他瞪大了眼睛——
他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分到这么多土地。
即使这些地远在海外,需要他去开垦。
此时他心中想的,就是自己成地主了,一定要多生几个孩子,把这份家业传下去。
想到两个多月前,自己还想着逃亡、不然李家就有可能绝户。
再想到自己现在不但有了女人,还分了八百零一亩土地。这让他对给自己赐田的皇帝,心中极为感激。猛然又跪在地上,大声喊着万岁。
宋应昇见此情景,知道说服李三水这样的军户迁往海外应该不难。
毕竟皇帝对军户实在太大方,给洪武年间从军的军户三百亩土地,永乐年间从军的军户二百六十亩。其他军户从祖上从军那年开始,按年份每年授予一亩,最后再额外加上三十亩土地。
也就是说,就是天启七年从军、愿意当军户的,都会被授予三十一亩土地。
这还不包括他们加入东宁卫,分到的五十亩土地。
可以说,在用卫所迁移后留下的土地买断世官功勋后,皇帝又用海外的土地,买断军户功勋。
以后,这些军户优秀的会转为世袭军士,成为军民卫中,介于军官和军户、民户的阶层,未来基层军官的主力。
如果有军户应该分配的土地超过十方里、也就是3750亩,皇帝还会把这样的军户升为军官,授予世袭百户、或者说世袭爵士身份。
宋应昇向李三水许诺的世袭爵士,就是由此而来。
已经有801亩土地的李三水,如果再立下2949亩的功劳,就能升为爵士。
相比于他来说,还要更加简单:
『我是带领千户的文官,户数要求是李三水这样的军户十倍。』
『只有迁移的户数达到37500户,才有机会获得世袭爵士。』
『每次迁移一千户,还需要三十七次。』
『李三水若是干得好,二十九次就行了。』
『他得到世爵的机会,比我还大一些。』
一次迁徙就是两个多月,即使快马加鞭回去,需要的时间估计也要四个月。
再加上冬天不方便迁移,意味着宋应昇竭尽全力,每年也只能迁徙两次,三十七次那就需要十九年。
宋应昇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这样干下去,但是按照皇帝的预测,这次旱灾会持续十几年。
也就是说,十几年后旱灾停止,他就没办法再靠着移民立功。十九年对他来说,是一个颇为危险的数字。
很有可能,他根本凑不到册封爵士需要的户数。以后他需要冒点险,每次多带些人。
这也是他想要招揽李三水,开出封爵许诺的原因。
相比于他来说,只需要迁移二十九次、大约十五年的李三水,封爵的机会还大些。
这让他不知说什么才好,只能羡慕李三水祖上立下的功勋。
被宋应昇掰碎了讲解,得知自己成为张百户那样的世袭百户、或者说封为世袭爵士的条件,李三水更是激动,和宋应昇约定明年还跟他干。
然后,他带着一个绘制成图像的册子,让麾下人一起看。
这册子上,都是朝廷许给他们的条件,还有就是迁到东宁后,需要的注意事项。
喝开水、撒石灰、防蚊虫等,在册子里被重点强调。让他们到了东宁,小心感染疟疾。
好在,现在已是十月,东宁那边也凉爽下来,蚊虫相对少一些。
对于这些陕西人来说,也更容易适应。
李三水等获得土地赏赐的军户,向麾下的流民极力讲解海外的丰饶,告诉他们海外的土地也是地。
在他们鼓动之下,流民大多放下了对前往海外的畏惧。
在东宁的船队到来后,踏上船前往东宁卫。
宋应昇也终于完成了这一次移民任务,开始返回陕西。(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