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重振大明 - 第37章 三朝要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章 三朝要典
    自从八月二十四日登极以来,朱由检连续召开朝会。但对群臣来说,前面那些天的朝会,加起来都没有今日的震动大。
    之前朱由检一直在朝会上按部就班地处理天启皇帝后事,确立黄帝纪元和林丹汗封贡之事虽有长远影响,但是对朝臣近期的影响并不大。今日对朔望朝、常朝、常参参与人员的确定,却是影响朝堂格局的大动作。
    所以散朝之后,许多官员仍旧议论纷纷,推测朝堂格局,会有什么变化。
    “陛下确定朔望朝和常朝常参,到底什么用意?”一位官员说道。
    “还能有什么用意,不就是觉得给事中碍事,把我们排出常参嘛!”旁边一位听到的给事中,愤愤不平地道。显然对科道官员大部分时候被排出常参会议,仍旧心怀不满。
    另一位户部主事更是不满,自嘲道:“你们科道官员好歹还能参加常朝,我们这些主事,可是连参加常朝的机会都没有了。以后只能说是朝参官,连常朝官都不是。”
    这话引起许多低级官员认同,虽然他们大部分人一年到头也说不上几句话,甚至自己都不怎么愿意参加朝会。但是在这时候却必须表示出参加朝会的渴望,对只能参加朔望朝的事情表示不满。毕竟每个人都渴望升官,他们也想从朝参官升为常朝官、常参官。
    可以说,朱由检对朝会一个分级,就让朝会对百官的吸引力提高许多。许多人开始以常朝官、常参官为目标,打算更进一步。
    低级官员的吵吵嚷嚷,不影响朝会制度的确定。高级官员对朱由检用意的思索,要更深入得多。
    吏部侍郎杨景辰,不知什么时候和左都御史房壮丽走到一起,询问道:
    “老先生以为,当今陛下如何?”
    房壮丽瞥了他一眼,慢悠悠地说道:
    “今上礼法娴熟,颇类世宗。”
    杨景辰闻听此言,顿时心中一震,新皇帝登极之后的种种动作,在他眼中也变得清晰起来:
    知礼、懂礼,明面上还显得守礼,最终目的却是用礼——
    这就是世宗皇帝的手段啊!
    闪过这个念头,杨景辰想到那位十五岁登极、从杨廷和手中夺过大权的嘉靖皇帝,发现当今皇帝和嘉靖皇帝的处境,的确极为相似:
    都是兄终弟及,十来岁当上皇帝,还都要面对权倾朝野的权臣。只不过嘉靖皇帝要面对的是杨廷和率领的文官,当今皇帝要面对的是魏忠贤和阉党。
    人也同样聪慧,懂得运用礼法。这次朝会制度的改动,体现得非常明显。皇帝明面上尊重旧制、尊重古礼,其实却只是用这个名义,实现自己的意图。
    这样一位皇帝,会被魏忠贤和阉党控制吗?
    心中摇了摇头,杨景辰对魏忠贤和阉党的前途,已经不再看好。杨廷和带领朝堂大臣都做不到的事情,更别说魏忠贤和他的阉党了。
    只要皇帝显露出不信任阉党的意思,朝野中就会有无数的人蜂拥而上,把阉党撕得粉碎。皇帝都不需要亲自发动大礼议那样的政争,就能夺回权力。
    『我该怎么做呢?』
    『要不要投靠陛下?』
    这么想着,杨景辰正要请教房壮丽,却见这位七十多岁的老臣似是称赞、似是感叹道:
    “张孚敬四十七岁才考上进士,杨学士四十七岁却已当上侍郎。”
    “了不起,真是了不起,年轻有为!”
    “房某已经老了,老了啊!”
    感慨着自己年龄,还有杨景辰的年轻,房壮丽迈着步子,已经慢慢离去。
    杨景辰留在原地,思索着房壮丽话语的含义:
    老先生是什么意思?是在感慨年老、不愿参与朝政吗?
    还是在提醒自己已是吏部侍郎,不需要像张孚敬那样、迎合皇帝发起大礼议?
    想了很久都没有能想明白,杨景辰正要回去再想,忽有一个小太监过来,说是皇帝有请。
    到了文华殿中,杨景辰发现不止自己,内阁大学士黄立极和施凤来、礼部侍郎孟绍虞等人同样都在殿中。这些人的共同点,就是《三朝要典》编纂者。
    果然,杨景辰从皇帝那里看到了一份奏疏,直隶巡按御史汪裕上报,翻刻《三朝要典》完成。皇帝召集他们,显然是要讨论这件事。
    “你们都是《三朝要典》的编纂者,和朕说说,要典讲的是什么?”朱由检看着他们,询问道。
    皇帝的问话,让杨景辰更加谨慎。《三朝要典》是魏忠贤命他们主持编纂,仿照嘉靖皇帝大礼议获胜后刊布《明伦大典》的事情,让各省翻刻发行。如今这部要典,显然是已经发行天下了。
    这让杨景辰更加紧张,不知自己面临的将是什么。他知道,自己和阉党牵扯最深的事情,就是这部《三朝要典》。自己从翰林院侍读学士升任礼部侍郎、再转为吏部侍郎,靠的就是编纂《三朝要典》的功劳。皇帝对《三朝要典》的态度,会影响自己的前途。
    内阁首辅黄立极道:
    “《三朝要典》嘛,自然是讲万历、泰昌、天启三朝的事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梃击、红丸、移宫三案。”
    “这三案的始末,各种示谕奏疏,都在《三朝要典》里。臣等加上案语、附以论断,修成这部要典。”
    朱由检饶有兴趣地说道:
    “这么说来,《三朝要典》的内容,都是客观事实喽?”
    黄立极点头说道:
    “当然如此!”
    “先帝曾谕示内阁:有奸人借梃击以邀首功,借红丸以快私怨,借移宫以贪定策之勋。”
    “所以特命臣等,将三案始末编辑成书,颁行天下,这就是《三朝要典》。”
    朱由检拍案而起,大叫声“好”,向众人道:
    “既然如此,《三朝要典》就应像《明伦大典》那样,颁行天下。”
    “朕要下发诏书,让所有的读书人,都读《三朝要典》,明白谁是谁非!”
    命黄立极拟旨,强调《三朝要典》的正确,指斥奸人之非。
    黄立极无奈拟旨,杨景辰听得冷汗涔涔,知道这个旨意一出,那些被斥为奸人的东林党人会不顾一切发起攻击。否则三大案就彻底成了定案,他们再也难以翻身。
    更激烈的政争,眼看就要到来。
    《明熹宗实录》:(天启六年正月十五日天启皇帝圣谕修《三朝要典》)
    戊午,圣谕:
    朕惟君臣父子,人道之大纲。慈孝敬忠,古今之通义。有国家者,修之则治,紊之则乱。为臣子者,从之则正,悖之则邪。自古迄今,未有能易者也。
    乃有乘宫庭仓卒之际,遂怀倾危陷害之谋,构朝廷骨肉之嫌,自为富贵功名之地,其为乱臣贼子,可胜诛哉!
    洪惟我皇祖神宗显皇帝早建元良,式端国本,父慈子孝,原无间然。而奸人王之寀、翟凤翀、何士晋、魏光绪、魏大中、张鹏云等,乃借梃击以要首功。
    我皇考光宗贞皇帝一月御天,千秋称圣,因哀得疾,纯孝弥彰。而奸人孙慎行、张问达、薛文周、张慎言、周希令、沈惟炳等,乃借红丸以快私怨。
    迨皇考宾天,朕躬续绪,父子承继,正统相传。而奸人杨涟、左光斗、惠世扬、周朝瑞、周嘉谟、高攀龙等,又借移宫以贪定策之勋……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