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176.第173章 不想当名侦探的皇子不是好节度使
第173章 不想当名侦探的皇子不是好节度使
在很有逼数地罗列了“一部分”有动机对自己“不利”的势力、恍然发现“总有刁民想害朕”后。
李明决定还是换一个思路。
不能以作案动机为突破口,来排查这起暗杀案的可能嫌疑人了。
因为这突破口太大了,快比决堤的大河还要宽了。
以这个为思路,让肃反委员会一一请人喝茶,那就真的疑似有点太极端了
作案动机不可查,作案人员扑朔迷离,作案手法朴实无华。
那还有哪个方面可以突破的?
“作案时间和地点……”
在宫外动手是很容易理解的。
因为李明自己也在动着歪脑筋,想在宫里神不知鬼不觉地干掉某个姓武的才人,却找不到任何可乘之机。
而他自己却三天两头往外头跑,给了杀手大把的机会。
“可为什么是今天,在我去西市药铺的路上动手呢?”
因为动手机会太多了,反而让杀手选择的这个时间和地点,蕴含了些许不一样的意味。
或许能成为抓住真相的真正突破口。
当然,也不排除对方直到今天才下定决心、做好准备的可能性。
但如果抱着怀疑的态度,那有一个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为什么拖到才现在动手?”
自己回长安已经有个把月了,杀他的机会有一大把。
不论是他刚才辽东回来、立足未稳之际,还是李世民刚布置争储的擂台、自己在长安本地的势力还未培养之时。
都是不声不响除掉他的好时机。
为什么要拖到自己已然成势、皇帝和满朝官员的目光都已经投向他的今天呢?
不嫌这样太显眼了吗?
难道真的是因为,幕后黑手直到今天才做好动手的准备?
“可对方也没做好准备啊。”
回想起来,这次暗杀的准备可以说非常简陋。
出动的只有区区两人,也没有采用“迂回包抄”这种高端的战术。
就是最朴素的“放冷枪”,打得中万岁,打不中也没有补救方案。
导致李明顺利溜之大吉。
这足以证明,主谋是仓促起事的。
然而,这并不能说明主谋之前对自己没有什么想法,是激情杀人。
因为凶器是淬毒的。
而这种见血封喉的毒,在长安可不好搞到手啊。
“也就是说,幕后黑手早就对我有所图谋了,连毒都已经准备好了。
“只是对方正在筹划的时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导致他不得不提前动手……”
这样就能说通,为什么刺客准备了、却又没有完全准备。
顺着这个思路往下,下一个问题呼之欲出:
“是什么事导致对方仓促起事?是对方发生了什么变故,还是我无意间做了什么事,影响到了他的决策?”
如果是前者,那就无解了。
如果是后者……
“我最近做了啥?”
李明一直在扩张势力不假,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并没有明显的时间节点。
今天也并没有比以往更特殊。
甚至可以说,相比刚开始的胡吃海塞,这两天李明的吃相还是比较文雅的,并没有很明显地捅咕他那三个哥哥。
“那为什么对方即使顶着没有准备周全的风险,也一定要选在今天动手呢?”
李明想不明白,只能将这个问题暂时搁置。
剩下的最后一个突破口,就是动手的地点了。
“在西市杀我,是有什么深意吗?还是纯粹因为西市人多手杂,容易动手?
“可是我一早去的西市,人也不多啊……
“等等!”
以地点为切入口,李明终于发现了华点。
“我真蠢啊,满脑子搞宫斗,怎么连这么明显的破绽都没有看见?!”
他懊恼地拍拍脑门。
日程,问题出在他今天的日程!
对方是怎么知道,李明今天一定会出宫,而且一定会去西市?
不说长安有多大。
光那个占地广大、摊贩街巷错综复杂的西市,就不可能是刺客广撒网碰运气的。
更何况,他今天是踩着开市的点去的,摊贩们都还姗姗来迟。
这并不是一个常规逛市场的时间
但他,还是在西市被刺客堵了。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他今天的日程被对方提前知晓了。
他今天的日程安排是什么?
“是见孙思邈……是调查九成宫事件!”
这个念头,让李明不禁毛骨悚然。
如果这个猜测没错……
那就说明,刺杀案的主谋不是在阻止李明争储夺魁?
而是在阻止他调查清楚九成宫事件的幕后黑手?!
亦或者,这只是一起巧合?
“不,不是巧合……
“这已经不是对方第一次阻挠我去见孙思邈了。”
李明陷入了沉沉的回忆之中。
上一次他想见见孙思邈,还是在半年前。
当时,他正准备出发去辽东,为了能候到外出采药归来的孙神医,特意延迟了几天出发。
结果孙思邈没等来,却等到了平州内忧外患的急信。
不得已,只能暂时搁置会面的计划,先行前往辽东。
结果刚到平州,却发现是虚惊一场,内忧外患已经平定了。
现在回想起来,调虎离山的意味非常浓厚。
也就是说,每当他想面见孙思邈、从而寻得九成宫事件的真相时,就有一股力量在阻止他。
那股力量不一定想杀他,但一旦他的行为超出控制,也能毫不犹豫地举起屠刀!
也就是说……
“暗杀我的人、引起平州内忧外患的人、以及真正策划九成宫事变的人……
“这三起事件的主谋是同一人,或至少是同一方势力的!”
李明的呼吸骤然急促起来。
自己想错了,好像真的错怪三位哥哥了。
导致他中招的重点,原来不是夺嫡争储,而是九成宫吗?!
这幕后主使究竟是谁?
竟能有如此大的能量,甚至在半年前安排高句丽,在边境搞了一出文攻武吓的戏码?
就为了把他李明提前吸引到辽东,从而错过面见孙思邈的机会?
大手笔啊!
“这黑手不一般啊。能量如此巨大,却到现在也没有露出狐狸尾巴……”
如果从正面调查,无疑是十分棘手而危险的。
李君羡正在干这个活儿。
李明不觉得自己能比他手下的“义子”们更神通广大。
但如果换个角度,这起案子的疑点就像秃子头上的跳蚤一样明显了:
“刺杀案的主谋,如何得知我将要在今天一早拜访孙思邈?!
“是谁向他泄露了我的行程安排!”
李明的表情顿时扭曲了起来。
他的身边,有内鬼!
他虽然不至于来无影去无踪,把自己搞得像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一样。
但也没有大嘴巴四处宣扬的习惯。
知道他今天去见孙思邈的人,少之又少。
且都是他亲近信任的人。
“呼……”李明长出一口浊气,自嘲地苦笑:
“我是真不想怀疑身边的人啊……”
但这恐怕只是一厢情愿了。
主谋抓不到,就先抓内鬼。
还是那句话,他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将任何可能性都纳入考量。
去见孙思邈的决定是昨天才做出的,才一天时间,他还不至于健忘到会漏掉哪个环节。
“首先,从消息来源开始排查。来俊臣……
“因为我将他放到了副职上,断了他捞财的路,所以对我心生忿恨?”
“嗯……可能性微乎其微。”
他敲打来俊臣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这次对来俊臣的贪污行径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不至于让小来心理失衡。
从理性分析,没了他李明,来俊臣的一切、包括他辛苦组织起来的密探网络,便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顷刻土崩瓦解。
就算小来一时被仇恨蒙蔽,真的想干李明。
也不能前脚提供孙思邈的情报、后脚就在李明去见孙思邈的路上把他杀了。
这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么?
即使再退一步,再给来俊臣降个智。
他也没有时间和能力,搞到见血封喉毒啊。
“嗯,我的肃反委员会应该还是值得信任的。”
李明松了口气。
至于全程陪同、救他一命的尉迟循毓,更是第一时间洗清嫌疑。
很好,他的十四党都没问题,大家还是自己的亲兄弟。
“那么……”
李明的心情刚轻快起来,又立刻坠入谷底。
除去南北两个厂的情报人员,那知道他今天会去见孙思邈的。
就只剩下立德殿的诸位了。
“立德殿……这好像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半年前,我好像也是在立德殿吃晚饭时,无意中泄露了准备去见孙思邈的安排。“结果平州出事的消息就传过来了,打乱了我的计划……”
半年前的细节,李明记不清楚了。
但昨天晚饭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
他兴奋地向母亲讲述着,今天要去见孙神医。
母亲温柔地对着他微笑。
李元吉留下的其他妃子们、也就是李明的姨娘们,也在一张桌子上,含笑地听着他叽叽呱呱地讲述着。
时不时来立德殿帮忙的老宦官,穿插其中,为殿中女眷传个菜、打个下手。
然后,五姨娘——也就是武媚娘,登门拜访。
“是武媚娘么?”李明的眼中燃起火焰,又很快熄灭下去。
不可能,武媚娘来的时候,孙思邈的这个话题已经过了。
这起暗杀和她无关,虽然李明干掉她的计划不变。
这也就是说,立德殿的其他所有人,与他朝夕相处的亲人们。
都有嫌疑。
“首先排除阿娘。”
又不是什么玄幻小说,坏人夺了亲人的舍,这种毫无动机的蠢事杨氏不可能干的。
“是那老宦官么,还是我阿娘原配留下的那些姨娘们……”
李明心情沉重地思考着。
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们都是看着他长大、从小逗他玩儿的叔叔阿姨们。
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也与亲人无异。
他们有朝一日居然会背叛自己……
李明觉得匪夷所思。
“除了一个人……
“王姨娘。”
王姨娘出身太原王氏,是李元吉的宠妃,与母亲杨氏一直争风吃醋。
这一斗就是近二十年,一直都到了两人蜗居立德殿、杨氏都荣升德妃了,还在斗。
也是拜其所赐,李明和这个刻薄姨娘的关系并不好。
“如果是她……倒确实有动机出卖我,因为这样可以让我母亲吃瘪。
“至于会就此引发什么后果,就超出她久居深闺的小脑仁儿的思考范围了。”
当目光转移到王氏身上时,李明又回想起了另一个细节——
昨晚和家人聊起此事时,他并没有提及“孙思邈”。
他称呼的,一直是“孙神医”。
因此,杨氏她们说的也是“孙神医”。
唯独那个王姨娘,张口闭口都是“孙思邈”。
甚至还精准概括了孙思邈的特征:
小老头。
李明都没见过的人,她一个久居后宫的妇人……
“不能武断,听说尚药局的不少御医是孙思邈的学生,王氏与他有交集并不奇怪……”
李明进行着激烈的头脑风暴。
该如何辨别,王氏是否是有问题呢?
立德殿,就是李明的家。
家里有内鬼,让他如鲠在喉。
一定要尽快拔除。
而九成宫事变的神秘主谋,又何尝不是一根卡在大唐喉咙口的鲠?
这一系列事件的关节人物,是……
“糟了!”
李明猛然意识到了思维盲点。
真正处于危险的人,是孙思邈!
主谋既然已经撕破脸,对他这个皇子都能痛下杀手了。
那么灭口一个老医生又有何难?
幕后黑手既然知道了他李明今天一早是去西市见老孙的。
那孙思邈本人的行程,不也间接暴露了吗!
“靠,对方的后手原来在这儿吗!”
李明一个箭步冲出书房。
…………
长孙无忌被某位节度使殿下和陛下的亲子关系闪瞎了狗眼,黑着脸来到了立政殿门口。
正好碰见李世民被那位节度使挑拨了他与嫡子们的关系,黑着脸出来了。
“呃,拜见陛下。”长孙无忌匆忙行礼。
李世民瞪了他一眼:
“哼!若你敢对朕的子孙不利,朕绝不饶你!”
说完便气鼓鼓地策马离去,留下长孙无忌一人在风中凌乱。
不是陛下,我都跳槽去晋王府了,怎么这口锅又背我身上了……
他有些无语。
不过万幸,陛下还是准许他进入立政殿的。
跟着宦官,沿着固定路线前往晋王李治的房间,偶遇了刚从李治房间出来的、一位身材极匀称的小女孩。
“明达给舅舅请安。”阿兕子李明达很有礼貌地向长孙无忌问好,漂亮的大眼睛里,覆盖着厚厚的阴霾。
长孙无忌有些心疼地问:
“公主殿下有心事?”
“唉,雉……家兄李治生病发烧,茶饭不思,我很是担忧。”李明达叹气道。
长孙无忌摸摸被乖外甥女的小辫子,宽慰这位被蒙在鼓里的妹妹道:
“不必担心,你阿兄只是偶有小恙,没什么大事。”
“托舅舅吉言了。”李明达心事重重地离开了。
长孙无忌来到李治的卧室门前,轻轻敲敲。
李治正坐在床上,刚要从被窝里掏出藏着的书本翻看。
一听见敲门声,顿时虎躯一震,把书塞了回去,躺回了枕头上,虚弱地说:
“进来吧。”
一见来的是长孙舅舅,他的精神头又一下子好起来了,坐了起来,作一半兴奋、一半忧虑状:
“舅舅,虽然你的计策确实有用,对病症略有夸张地演绎以后,父皇这几日对我的关爱确实增加了许多。
“但我心中总有不安,不知这样是否在欺骗父皇啊?”
完美地演绎出了第一次做坏事的老实人的那副死出。
面对“老实巴交”的李治,长孙无忌也只能好言安慰:
“殿下并未欺骗,您的病是实打实的。
“只是以前怕陛下担心,您多有忍耐,而现在不再忍耐,将病情痛苦的一面,真实展露给陛下了而已。”
将装病说得清新脱俗。
这么一解释,李治果然好受多了,但刚舒展开的眉头又立刻皱了起来:
“舅舅有心事?”
陛下的孩子,果然都非等闲之辈,个个都能察言观色……
长孙无忌心中喟叹,实话实说道:
“恐怕……殿下还是得振作精神,离开病榻,尽快干出一番让世人信服的实绩。
“而不是仅仅依靠博取陛下的父爱。
“或许,如此才是更进一步的关键。”
委婉地告诉他的好大外甥,别再装病了,得起来干活了。
让我装病的是你,让我别装的也是你,合着正反话都让你说了……李治敏锐地意识到,长孙无忌的态度转变是有原因的。
“舅舅,发生了什么?”
“唉……”
长孙无忌便将李明有惊无险、却让陛下失态得足以载入史册这件事,向李治道来。
大意是,别和李明正面争父皇的关爱了。
万一争不过,就自取其辱了。
李治听得眼皮直跳。
心里没来由地冒出一股酸楚。
他对父皇的“孝”,都是效仿古人,严格遵从孝道要求的。
父皇生疮,他以口吸;父皇离京,他痛哭不舍;父皇回京,他扶车跟从。
而父皇对他的爱,同样遵从礼法之制。
何曾为他突破过常规?
虽然李治自幼受儒家熏陶,对打破规则的行为嗤之以鼻。
但内心深处,他又何曾不希望他的父亲能为他打破一次规则?
“我……知道了。”
李治闷闷不乐地起床,向长孙舅舅深深地行一礼:
“如何做出实绩,让陛下和天下认可我的能力,还望舅舅赐教。”
长孙无忌的鼻子一酸。
太子李承乾要是有晋王李治这么乖巧懂事,哪会生出这许多波折,哪会给那杨氏之子以可乘之机啊!
“去英国公府,找李世绩相商大事。”
…………
“死了……死了?”
西市,泰康药铺。
在这个孙思邈原定于今日采购些药材的药铺门口,此刻围满了人。
李明坐在禁军保镖的怀里,骑在马背上,挤过围观的人群。
终于看清楚了大家在围观什么。
是一具尸体。
一位耄耋老人的尸体。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