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 第531章 你们也追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31章 你们也追星?
    陈凡原定的计划,是3月18号上午最后逛半天京城,到传说中的琉璃厂去看看有没有漏捡,再到同仁堂买点老药囤着。
    中午便去机场坐飞机,直接回江南。
    现在突然出了这么个状况,显然是回不去了。
    他当天晚上便收拾行李,跟着杨厂长他们一起搬到一机部招待所。
    天可怜见,他就没见过那么着急的人。
    这边刚放下行李,还来不及去吃个饭、泡个澡,好好休息一下,还在单位里奋战的专家们,便一股脑地涌了过来。
    被十几个人围观,他还好意思吃饭?
    没办法,只能请杨厂长帮忙买几個大肉包子,就着氵……茶水两口一个吃完,然后回答他们的问题。
    专家就是专家,提的问题比机械厂的工程师高深得多。
    还好没有超出掌握,陈凡耐心地给他们解释。
    但总的来说,就是在设计图纸的范围之内,他都能圆满回答,再高深的东西,先不管知不知道,一概都说不知道。
    如此一来,到了凌晨3点,所有专家都达成同一个认识。
    这小子的水平跟他们差不多,闪光点就在于能够别出心裁,开创新的思路。
    陈凡全当不知道他们是在半求解半考验,最后说道,“其实我在汽车设计方面的思路,绝大部分都来自于父亲留下的笔记本,所以与其说这两款车是我的设计,还不如说是对我父亲半辈子心血的总结。”
    一位头发白的老专家立刻眼睛发亮,“笔记本在哪里?”
    陈凡微微一笑,“在我家里。”
    老专家眼里满是希冀,“能不能……?”
    在他的心里,陈凡通过父亲的笔记本获得灵感完成设计,这才是合情合理,要不然一个小青年就能设计出超过他们专家团的产品,岂不是显得他们很无能?!
    当然,这个小伙子年纪轻轻就对机械方面有如此深的研究,可见其天赋异禀。
    可惜的是,领导早已跟他知会过,就算真的是天才,也不好拉拢。
    人家现在是作协江南分会副处级主任,又是闻名全国的青年作家,尤其是昨天的文汇报他也看过,那首小诗直接触及他的灵魂,让他感叹不已,而这首诗的作者竟然对陈凡推崇备至。
    这还怎么挖人?!
    索性不开口为妙。
    若是能得到他父亲的笔记本,也是一大收获,说不定能从中得到启发,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汽车和发动机出来,哪怕不能赶超国外,也能进一步缩短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
    陈凡干咳两声,“笔记本原本不能给,那是父亲的遗物,要留作纪念。不过可以抄录或拍照,等我回去之后,我会交给杨厂长处理。”
    在角落里坐了大半个晚上的杨厂长猛地打了个激灵,赶紧起身说道,“大家请放心,等我拿到笔记本,一定尽快处理,交给上级!”
    这事只要在他手里过一遍,那就是实打实的业绩,功劳簿上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天上掉馅饼啊,这大侄子没白疼!
    而对于陈凡来说,送出去几个笔记本,既可以为国家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还能证明并不是自己有多牛,从而打消掉后续被“骚扰”的麻烦,一举两得。
    其实那个笔记本不是关键,原来陈凡父亲记录的心血虽然有些许可取之处,但也就那样,送到这个专家团手中,估计也就是看一眼的分量。
    毕竟只是一个小三线工厂的机械工程师,都跟汽车行业不怎么沾边了,能厉害到哪里去?
    重点在于陈凡在里面添加的私货。
    众所周知,工科笔记本这种东西,字多的时候就密密麻麻,图多的时候就大片空白,所以陈凡早在拿出汽车设计图纸之前,就在那几个笔记本上添加了不少内容。
    有时候只有一两句话、甚至一两个带着问号的单词,有时候是几个简笔画,但无一例外都是点在关键之处。
    在最后一个笔记本的后面有不少空白页,更为他大篇幅地“做出构想”提供了舞台。
    反正他拿到笔记本的时候,那些本子一看就有很长时间没有被人翻开过。他也问过杨厂长,这几个笔记本是陈凡父亲的私藏,外人都没有看过里面的内容。
    以他的书法水平,模仿字迹跟本人写的都没有区别,加上用的是铅笔,稍作涂擦字迹就会变淡,仿佛过去了好几年,所以不存在暴露的风险。
    专家团从陈凡这里得到了答案,便不再继续询问。
    老专家笑着说道,“感谢小陈同志耐心解答,让我们对这两套设计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尤其是你对下一代汽车设计的构想,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
    顿了一下,他左右看了看,再看向陈凡,笑道,“今天晚上打扰了,明天你可以好好休息一天,后天下午1点50的火车,大后天早上7点04分到长春,咱们尽快完成样车测试,不耽误您的时间。”
    陈凡站起身打了个哈哈,“没问题,您这边看着安排就行。”
    等专家们全部离开,陈凡才呼出一口长气,转头看了看杨厂长三人,不禁有些意外,“这都三点多了,你们精神还这么好?”
    石铁柱哈哈笑道,“这才到哪里,我们当年搞大生产,机器不歇我不歇,车间一百多个工人吃住都在厂里,连续奋战100天,那时候才叫热血沸腾。就今晚这点小意思,也就勉强找点感觉而已。”
    此时兴奋头过去,杨厂长一连打了个好几个哈欠,还在死鸭子嘴硬,“就是,刚建厂那会儿也是,……”
    陈凡打断他的话,“行了行了,知道你们都厉害,你们不困我还困呢,都赶紧回房睡觉。”
    杨厂长被推着往外走,还在教育他,“你这样不行,得多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好身体,才能更好地……”
    陈凡将他推进房间,拉着门便带上,转身往自己房间走去,“对,更好地加班。”
    ……
    第二天,3月18日。
    因为前一晚顺利完成任务,陈凡便有了一天“假期”,正好执行原计划。
    很巧,琉璃厂就在大栅栏旁边。
    所以陈凡又来找师父们了。
    叫上三位躲在家里喝茶的老爷子,拉着他们去逛街。
    林远祥很无奈,“我们几个都是舞刀弄枪的,你要说去逛戏园子还行,拉我们去逛琉璃厂,那不是抛媚眼给瞎子看吗。”
    李尚德瞪着一只眼,“这里只有瘸子、没有瞎子。”
    张玄松很是不忿,“瘸子怎么啦?瘸子我也能看书写字画画,你看得见吗伱?!”
    陈凡赶紧劝架,“加起来都快二百岁的人了,就别瞎吵吵。”
    他干咳一声,“我不是听说买笔墨纸砚还有字画旧书这些东西,就要来琉璃厂么,又怕被骗,只能拉你们出来坐镇了。”
    张玄松脸色一变,咧着嘴笑道,“那你就多虑了,琉璃厂街上的商店,有一家算一家,那都是国营店,不会干骗人的事儿。”
    林远祥在一旁点头补充,“你说的被骗,那是刚建国头几年的时候,一些个黑心老板还在,那些人就不干人事儿,后来合营之后,就再没出现过。
    尤其是那荣宝斋里头,不管是前人的画还是今人的字,都是明码标价,你看上了就买,连价都不用谈。”
    陈凡眉头轻挑,“是吗?那待会儿我要开开眼。”
    说话的功夫,林远祥便指着前头说道,“咯,这就是琉璃厂东街,不过附近的老百姓都习惯叫东琉璃厂。”
    陈凡眼珠微转,简称东厂?
    不过,离这么近的吗?
    此时路边已经出现变化,卖毛笔的、卖纸的、卖书的……,商店有,却不多,而且大多只是一个小小的门店,里面进进出出的也基本上是外地游客。
    本地的居民则三三两两在街面上散步,有些还坐在家门口的路边闲聊。
    与陈凡想象中的车水马龙相去甚远,更别说和大栅栏相比。
    (70年代的琉璃厂街)
    陈凡这一行人过来,自然成了万众瞩目的对象。
    有点神奇,三位师父竟然还是这里的名人?
    不时有老大爷、老太太挥着手打招呼。
    “出来逛街啊?”
    “老林、老张你们今儿个竟然一起走,还没有动手,难得啊!”
    “老李,今天怎么舍得出‘绣楼’了啊?”
    李尚德气得跳起脚直骂,“滚蛋,你老何家才是绣楼,你就是绣楼里的老妈子,天天伺候你家祖宗。”
    被骂的人也不生气,“诶,你这话说对了,我天天伺候我大孙女儿,可不就是绣楼吗。”
    李尚德一听也没辙了,只能拿徒弟顶上,当即指着陈凡说道,“瞧见没,我徒弟,也是半个儿,嘿,以后他儿女就是我孙子,怎么着,羡慕不?!”
    哗的一下,陈凡就被一群老大爷老太太强势围观。
    “好俊的小伙子,诶,你叫什么名字,真是老李他徒弟?”
    陈凡呵呵干笑,“您叫我小陈就行,这三位都是我师父。”
    “嚯,只听说一个师父收几个徒弟的,今儿个长眼了,一个徒弟拜几个师父,你们仨可以啊,徒弟都能一块儿收。”
    林远祥哈哈大笑,“没办法,徒弟太聪明,一人教不够,只能分摊一下。”
    张玄松,“对咯,我教他写字,老李管教他画画,老林呢,就负责教他吃饭……”
    林远祥一脚踹过去,“去你的吧。”
    张玄松赶紧跳开,周围顿时一阵哄笑声。
    众人见他们还要继续往前走,有位老大爷便问道,“你们这是要去哪儿啊?”
    张玄松指了指前面,哈哈笑道,“刚不说了吗,我教写字,老李教画画,这不得买点儿笔墨纸砚,就带他去前面看看。”
    老大爷脖子一扬,“还看什么看,走着,我带你们去荣宝斋。”
    说着就要在前面带路。林远祥赶紧将他拉住,“带什么带,我们又不是头一回去,你歇着歇着。”
    好说歹说才将他拦住。
    李尚德对着陈凡轻声解释,“这老头儿姓那,早先就在荣宝斋里干活儿,后来工作传给儿子,现在他儿子也在荣宝斋里边儿跑堂。那人我们也认识,到时候价格没得谈,但东西好坏可有论道,有我们在,就不会吃亏。”
    陈凡呵呵直笑,“要不我拉上你们呢。”
    张玄松在一旁瞟了他一眼,“哼哼,恐怕没那么简单吧!”
    李尚德有些好奇,“怎么,还有个说头?”
    张玄松指了指陈凡,“你不记得?这臭小子买了院子建房,手头都干了,我给他那一万是留着建道观的,他肯定不敢,你说这时候拉我们过来干啥?”
    李尚德看了看陈凡,有些哭笑不得,“不至于吧。”
    林远祥却拍拍口袋,“我钱都带上了,你说呢。”
    陈凡嘴角微抽,“不至于、真不至于。”
    林远祥转头看着他,“你还有钱?”
    陈凡呵呵干笑两声,“我刚交了一部书稿,36万多字,千字7元,稿费两千多,回去就能领到。另外还有一本50万字的,等巴金先生回上海看过书稿,没问题的话,也有3500块的稿费。”
    林远祥咂咂嘴,“你倒是能赚钱。”
    张玄松有点羡慕,“写本书就有几千块钱进账,你十本书就顶我一辈子的积蓄啊!”
    陈凡,“也没有,写书也很痛苦的,……要不,您写一本试试?不用多,5000字就行!”
    张玄松脑袋一摆,“得了吧,我就会写名字。”
    几人边聊边走,不一会儿便走到一个胡同口。
    林远祥指了指里面,“这里是海王村中国书店,是52年的时候,将琉璃厂街上100多个旧书摊整合起来,开办了这家书店,专营旧书。你不是对旧书感兴趣么,可以进去看看。”
    陈凡往里面看了看,却看不出什么东西。
    张玄松撑着拐杖往那边走,说道,“这个旧书店不是开门营业,是店内营业,要进去才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
    说话的功夫,进了店,里面一个顾客都没有,只有几个店员在埋头整理旧书。
    林远祥最先进门,人也不看,就是一声大喊,“小张。”
    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同志转头一看,赶紧跑过来,“林叔、张叔、李叔,你们怎么来啦。”
    说话的时候,眼睛也瞟了一眼陈凡,似乎有些好奇。
    这三位老爷子身边可从来没有过其他人,今天怎么还冒出来一个小伙子?
    陈凡此时则在打量书店内景,好嘛,确实不像个书店,反而像是图书馆。
    四周都是书架子,满满当当的旧书堆积,中间摆着几张桌椅,方便顾客选书后坐着翻阅。
    (50年代琉璃厂中国书店内景)
    林远祥摆摆手,指了指陈凡,“这是我徒弟,你叫小陈就行,想买点旧书,你带他看看。”
    小张热情地点点头,“好嘞,您三位这边坐,我带他去看。”
    请三位老爷子坐好,小张走到陈凡面前,笑着问道,“陈同志,您想买点哪方面的旧书?”
    陈凡笑了笑,说道,“也没有明确目标,就是逛着看。”
    小张点点头,“明白了,这样,我带您简单转一圈,给您介绍一下,然后您再自己找。”
    陈凡笑着点头,“谢谢。”
    一个小时后,几人空着手走出书店。
    不是没买,是买得太多,根本拿不了,小张便自告奋勇,打包好之后,给他们送家里去。
    走的时候,陈凡还有点不放心,生怕被弄坏了。
    他在里面挑了一部宋版“风骚”,也就是《楚辞》和《诗经》,听小张介绍,这东西只听说北京图书馆里藏有一套,内容与这部还稍有不同,可谓珍贵之极。
    猜猜这套原版宋本“风骚”多少钱?
    就一锤子的价,80!
    另外有手抄本《聊斋外书》一部,这部抄本里有60年代以前从未见过的《烟鬼戒》、《群残瞎闹传》、《东墙记》和《草木传》4篇。
    60拿下!
    另外还有类似的书几十部,足足装了两个大木箱子,全部加起来也只了800多块。
    嗯,是林师父给的钱。
    就这还在被张玄松念叨,“明明有便宜的刻印版,一部书只要几毛钱,便宜的你不买,偏偏买这些都快破掉的旧书,还贵,你说你是不是脑子多少有点问题?!”
    (60年代中国书店工人刻印古书)
    陈凡头也不回,“就您床底下那些经文,这里就有刻印版卖的,您觉得一样?”
    张玄松还振振有词,“几个破故事能跟经文比吗?那可是道观的立身之本,是底蕴、是历史,哪是新货能比的?!”
    陈凡,“对啊,我买的就是历史、是底蕴,要是只买知识,去新华书店就行了嘛,谁还来这儿啊。”
    林远祥和李尚德跟在身后看热闹,同时暗暗记住小徒弟是怎么跟老张吵架的,以后肯定用得上!
    从书店出来没多久,终于到了今天最想逛的地方,荣宝斋。
    (70年代的荣宝斋)
    相比平平无奇的中国书店,荣宝斋就要气派得多。
    而且这里门庭大开,广纳四方来客,其中就有不少老外。
    林远祥上前两步走到陈凡身边,小声解释道,“这里从建国后就一直是负责接待外宾的场所,每次有外宾来访,只要有带家属的,都会安排家属到这里参观,一方面是展示我国文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创汇。”
    陈凡轻轻点了点头,加入人群中进了荣宝斋。
    可是他刚一进门,还来不及去看墙壁上琳琅满目的字画,便看到巴金先生对着自己挥手,“快过来快过来。”
    陈凡愣了愣,回头看了看三位师父,说道,“那是巴金先生,我们去打个招呼。”
    林远祥三人一听,顿时眼睛放光,快步走过去。
    小心避开人群,陈凡走到巴老面前,先给他介绍,“这三位是我师父,都是从长征时期过来的退役老兵,这是林师父、这是张师父、这是李师父。”
    巴老一听,顿时肃然起敬,伸出双手,“三位老兄弟好。”
    林远祥抢先握到,满面红光地笑道,“您好您好,我对您是久仰大名啊,您写的那个《团圆》是真好,写出了我们战士的生活,还有其他作品也很好,我都很喜欢。”
    巴老刚笑着说道,“谢谢、谢谢。”
    话音未落,双手就被张玄松抢了过去。
    张玄松将林远祥挤开,笑得跟朵儿似的,“哎呀、哎呀,没想到啊,这辈子竟然还有机会看到大文学家,三生有幸啊。”
    陈凡在一旁看着三位师父的表情,忍不住眼角直抽抽。
    好家伙,原来你们也追星啊?!
    巴老则赶紧摇头,满脸严肃地说道,“没有没有,能见着您三位,才是我三生有幸。”
    他双手紧握着张玄松的手,又看了看旁边两位,感慨地说道,“我是上过战场的,但是我去过的地方,与三位老哥比起来,就不值一提了,你们才是英雄啊……”
    好一通互赞之后,巴老又跟李尚德握过手,才对着陈凡笑道,“你和三位师父来这儿,是来看字画的?”
    陈凡自然不好说是想来捡漏,便呵呵笑道,“对对,主要是想来见识见识前辈书画家的作品,看看能不能提高一下自己。”
    巴老哈哈一笑,转头对着林远祥三人说道,“您三位这个徒弟,书法水平可不得了,他要是再提高,我看就要天下无敌咯。”
    林远祥三人自然面面相觑,惊疑不定地看着陈凡,这小子有这么厉害么?
    陈凡对着他们使了个眼色,轻声笑道,“把书法当剑法,其实也蛮简单的。”
    三人齐齐恍然点头,剑法啊,那确实挺简单。
    这时巴老又笑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正好,现在就有几位书法家在内厅交流,你也一起。”
    (荣宝斋内厅,书画家之家)
    他又拉着林远祥和张玄松的手,“来来来,我带你们去和他们见见面,他们要是看见你们啊,一定很高兴。”
    说完之后,便拉着两人往里走。
    陈凡则陪在李尚德身边,一起往里走去。
    直到他们离开,荣宝斋的店员们才松了口气。
    也就是巴老面子大,否则几个人挤在一起聊天,还引起众人围观,更重要的是有外宾在场,可能会影响形象的呢。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