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 第1060章 1052十三万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60章 1052.十三万八
    没蹭到送文英回来的军机,但蹭到了李叔的公务机。
    也不错。
    骆一航还真没坐过公务机呢,其实他除了民航什么飞机都没坐过。
    在停机坪看到这架飞机的第一感觉是小,真小,长度恐怕才只有民航客机的四分之一,宽度更是只有一半,感觉还没有一节火车车厢大,常去食品厂拉货的半挂,没准都能给它拖走。
    而登机之后,第一感觉是大,真大。
    飞机上就只有十二个座位,每个都跟商务座那种一样,而且空间比商务座大,腿能伸直。
    椅子还能转,还都配了折迭办公桌。
    最主要的是,这飞机上有网,在天上还能开视频会议。
    这简直太方便了。
    文英在飞机起飞后立马掏出笔记本电脑开始工作。
    这一趟奔波,可是耗费了不少时间,文英作为研究主力,永远有数不清的工作要完成,早就不耐烦了。
    骆一航也是一样,既然有网,那就赶紧使用融媒体平台,收集印峰的相关资料啊。
    各省市县发掘和发布本地新闻的平台,虽然基本没人看,但内容绝对丰富。
    各行各业大事小情,甚至本地哪个菜市场的今日菜价,什么都有。
    印峰作为皖省理科状元,还是提前参加高考的,当地的采访报道都有不少。
    说是去抢人,但也不能真拿麻袋么不是。
    还是得靠魅力,靠实力,以及投其所好……
    至于李叔,缠着骆一航问东问西,不胜其烦,丢给他一堆研发纪录慢慢看去,也不管能不能看懂。
    反正各有各的忙。
    通过融媒体平台,本系统内调取资料还是很快的。
    几分钟后,骆一航拿到了十几篇报道。
    主要都集中在印峰高考前后,还有竞赛拿奖的那年。
    不仅有印峰自己的,还有他的老师、同学、邻居、家长。
    当地报社工作做得还真全乎。
    从这些报道中,陌生的印峰在骆一航脑中逐渐勾勒出来,越来越清晰。
    真是个诚实的孩子,采访不按稿子说。
    这是一个生在红旗里,长在阳光下的少年,有着新一代少年们的自信与张扬。
    他从小就知道自己是天才,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也从不吝啬展示自己的天才和骄傲。
    以14岁的年纪,拿到信息学竞赛一等奖后,他就已经收到过多家海外名校的邀约。
    对方以全额奖学金、绿卡和华尔街高薪为诱饵。
    但印峰对此不屑一顾。
    不感兴趣。
    而他感兴趣的是什么呢?
    有一篇报道中,印峰讲了一件事。
    说的是他有一次跟家长去珠海看航展,见到了j20飞行员戴着vr眼镜做战术演练。
    那位飞行员是北航少年班出身的天才工程师。
    就是这次见面,让他第一次对人生产生了梦想。
    产生了一个“亲手参与大国重器”的英雄梦。
    不过后来出现了一点点偏差。
    他原本的目标,是考取哈工大,或者国防科技大,甚至在脑子里预演过了,某一天,一个神秘人找到自己,说了一句话,“同学,你愿意为了祖国,一辈子隐姓埋名么?”
    每想到那一刻,就跟颅内高潮了一样,因为在远方,有一个伟大的名字,钱老。
    这是原话。
    可惜天不如人愿,印峰色弱,没有通过那两家高校相应专业的体测,最终只能报考了家门口的中国科技大学。
    瞧瞧,多凡尔赛,数学排名全国第四,计算机稳居前十,985高校排名第五的顶级学府,在他口中用的是“只能”两个字,而只能的原因是离家近……
    想做英雄的少年啊,有意思,骆一航大致知道从什么方向入手了。
    ——
    正琢磨着。
    李叔那边突然一声叫骂:“卧槽!十三万八!”
    这一嗓子,把所有人都震得一哆嗦。
    骆一航赶忙冲驾驶舱瞅了一眼,这飞机小,别传到驾驶舱,把飞行员吓一跳再给玩个速降。
    还好,舱门关着呢,看来公务机隔音不错,飞机飞的照样平稳。
    转过头,骆一航就冲李叔来了一句,“您这是咋了?什么十三万八?发年终奖了?这日子也不对啊。”
    “我哪来的年终奖。”李叔对骆一航的调侃一点没搭理,随口怼了一句,直接上干货。
    举着他的平板电脑怼到骆一航面前,“你这上面的数,真的假的?”
    骆一航仔细一看,是一张表格,惊讶道:“你从哪扒出来的?”
    “不就在你给我的文件夹里放着。”李叔嘿嘿一笑,还挺得意,“你小子,让我看公式,老头子是一点都不懂,从里面挖出点小秘密,那我可擅长的很。”
    说完,脸色一正,语气严肃起来,“骆小子,你这东西,是真的,还是瞎胡闹?”
    骆一航笑笑,“半真半假?”
    “怎么说?”李叔下意识眯起了眼睛,收起笑意,还挺威严。
    李叔一直都是笑眯眯开玩笑,嬉笑怒骂的样子。
    现在这个版本的还没见过诶。
    骆一航拿过他手里的平板,指着上面的表格数据说道:“是基于合理的推断,投资这么大,我总要核算一下成本嘛。”
    这张表格是骆一航收到文英他们的开发日志后,自己做的成本预估,就像刚才说的,投了那么多钱,得看看能不能回本啊。
    “我们这次选定的植物是马兰草,您还帮过忙,几个月前也取得了一定成果。”骆一航从头开始讲起。
    李叔没有不耐烦,点了点头,“有这事。”
    “人工栽培的马兰草,每亩可以采收约15公斤种子,一年一次。我们培育的马兰草也是一样。因为采收成本比较高,好在养护成本低,所以综合下来,一公斤种子大概要22元。”骆一航继续说道。
    虽然不知道骆一航为什么又蹦到这里了,但李叔还是点点头。
    “种植马兰草的话,一亩需要0.5公斤,但咱们要在沙漠里种,存活率肯定受影响,打些富裕,用一公斤。”
    李叔找到了表格上相应的一行,“种子成本22元。”
    “菊的事情您知道吧,文英她们又在xj收集样本呢,打算用菊做保水剂。”
    李叔点点头,又摇摇头,“知道你们要用菊,找菊类作物,但不知道干什么用的。”
    “简单来说,就是在种子外面包一层胶状的水,给种子发芽前后供水,让根能活着伸到沙漠下面的含水层。”骆一航简单解释了一下。
    李叔这回明白了,追问道:“有这招的话咱不用种马兰草了吧,换个别的是不是也行?价值高点的。”
    骆一航摆摆手,“原理是这样,具体很复杂,要特殊的菊、特殊的结构,还只能配上我们之前培育的马兰草。”
    这话题揭过。
    “咱们说回来,菊植物还没培育出来,咱先按照现在的算,批量采购的话,一公斤菊价格是230元,包裹一粒马兰草种子,需要0.003克。”
    “马兰草种子小,一公斤三万七千到四万颗。”
    “咱们按四万算,一公斤,也就是一亩,需要菊120克,就是二十七块六。”
    “包裹种子的其他成分,算10块,加工成本,也算10块。”
    “运输和播种算15,肯定是无人机播撒,设个路径自己干活。”
    “马兰草好养活,又是沙漠里的,养护成本几乎没有,也没法养护,顶多补种,就算7块。”
    “这些全加起来,一亩成本91块多,算92。”
    “一平方公里1500亩整,十三万八……”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