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 第1056章 1048工具人
第1056章 1048.工具人
这车看着猛。
坐着也猛。
还特别能装。
两名警卫一个驾驶一个副驾,骆一航他们三个坐后排还特宽敞。
再后面超大的后备箱,尺寸快赶上骆一航的皮卡车斗了,里面摞的全是箱子。
箱子很熟悉,文英他们常用的样本箱。
这次带回来真不少啊。
上车之后,文英简单介绍了一下,前面两位是兵团那边派来的工作人员,看护样本的。
八成也是随同保护。
高级科学家国家会派警卫秘书,负责出行时候的安全工作,文英差不多已经够格了。
不过当着人家面,也没有明说。
两位工作人员扭头冲骆一航点点头就算打了招呼,没说话。
一脚油门直奔后山。
都不用指路,看来做过功课啊。
猛士是真猛。
平安沟后面的大坡,轻轻松松就上去了,发动机声都没怎么变。
真是好车啊。
“回头我买一辆。”骆一航也喜欢上了,跟罗宏志小声嘀咕。
罗宏志点头点的跟小鸡啄米似的,“嗯,嗯,我也买一个。”
他都四辆车了,还买……
只可惜后面这段太近,没咋感受呢就到了。
下了车,把样本箱都推进实验室大厅。
文英又忙叨着拼桌子摆样品。
还要分组。
非常有既视感。
“咋?真要再来一次啊。”骆一航好奇问道。
文英点头点的特别坦然,“还是原来那个问题,备选样本太多,这次选的是菊科,超级大科,有一千多个属,超过三万种,现在筛到了f3,还有四百七十多种备选。越往后越难。”
明白,明白,前面筛的快,后面条件都差不多,越来越不好筛呗。
然后就又想到了玄学,尝到了甜头了呗。
跟各个院校和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者接触多了就会发现,越是高精尖的实验室,越是迷信。
科学的尽头是玄学嘛。
马志涛就提起过,说他们培养孢子的时候,头天晚上都会夸夸夸,对这菌种小声说“宝宝长得真好,一晚上能长这么多,爱死你了~~”真的有用。
吃饭聊天的时候,马志涛夹着嗓子给学的,可是把骆一航恶心坏了。
他还有理由,说是只要有生命的东西,都能接收人类因为感情产生的脑电波。
骆一航给丁蕊打电话的时候,丁蕊说她们那边也是。
叫做现有手段无法观察到的量子现象……
还个个都有理。
反正最关键的是,别管是怎么产生的,只要成功了,那就不要变,就按照步骤来。
即便是“使用前先上香,然后360度磕头。”最好照着做,因为那是他们无数次试验得出的结论。
文英本来对此是不屑一顾的。
但是,上一次骆一航选的简直是太香了,第一次,第一组,就开出来神技能“快速生长”。
甚至只需要两个品种杂交。
这一回文英看来真被逼的没辙了,自然而然的又想到了老板的运气。
她们搞科研的一直有一个顺口溜。
搞数学需要天才,搞材料需要欧皇,搞育种需要天才的欧皇。
文英自认为天才是够格的,但是欧气方面……薛薇的差那么一丢丢。
好在跟了个好老板,欧气冲天,正好可以补上。
所以,骆一航,就是个工具人呗。
包括罗宏志,也是工具人,上回就是罗宏志出的主意抓阄分组,做的盒子,这回还是他。
还有一个工具人马志涛,当时也在,也薅过来。
文英这是头一次主动搞玄学,还算初学者,严格的按照步骤来。
绝不灵机一动。
马志涛很快过来。
再加上那俩警卫,实验室里看家的博士生,举着荸荠傻笑的那几个。
众人一起动手,给样本贴标签。
四百七十多个,可得贴一阵呢。
贴标签的时候,文英讲起了她们这段时间的工作。
自从上次马志涛聊果冻的时候,提醒了文英,可以试用培养基质、胶状水的方式给马兰草种子补水的方式使其扛过前期生长阶段之后。
文英她们做了大量实验,发现确实可行,就是用保水剂在种子外面包裹一层包衣,为马兰草根系没扎到含水层的这段时间提供水养。
然后又试验了各种保水剂,在沙漠严苛条件下,很难,要么是蒸发太快,要么是不耐高温。
更大的问题是无法自然分解,用量大了沙漠脆弱的生态承受不住。
历经选择后,选中了菊作为主保水剂,耐晒、缓释、30到45天自然分解。
而且是凝胶质,可以缓慢释放水分。
但是,菊吸水性太差,就是骆一航之前疑惑的那样,只能吸收自身重量三倍的水,那老多,那点点水,不得把种子齁死啊。
骆一航想到的,文英她们自然也想到了,所以决定要培育一种新的植物,解决这个问题,提高菊的分子量,形成更稳定的凝胶结构,使得菊吸水性增加到10倍以上。
更主要的是,还要通过基因编辑引入特定菊粉合成酶基因,让其可以同微生物发酵获得的聚谷氨酸结合,形成复合保水结构。
文英说到这里时候,马志涛高高的挺起胸膛,微生物发酵,这是他的活啊。
可惜,表演给了瞎子看,谁都没注意到,因为文英看到骆一航和罗宏志皱眉头,八成是没太懂。
用手指虚空画了个方块。
“简单来讲,这两种成分复合起来,会类似于做立方,3倍吸水的菊形成复合保水结构,也不过增加到20几倍,但是10倍吸水的菊,形成复合结构之后,能将保水性能提升到500至1000倍。”
平方立方嘛,这个容易理解。
3*3*3=27
10*10*10=1000
骆一航在心中默默记下,知道了具体要求,等会用牵机术的时候也更准些。
而文英那边的讲述还没有完。
除了能产生菊的新作物之外,马兰草也得再进行培育,需要控制主根生长方向,让它一直向地,别在保水剂里挤成一团,还有要增加侧根密度,增加吸水面积,因为主根接触到含水层之前,全部需要用侧根从保水剂内吸水。
另外弄出来菊之后,如何种植,产量多少,加工提取是否方便。
还有要添加什么成分尽量减少蒸发,反射紫外线,如何加工。
事情多着呢。
至于为什么那五个问题里为什么有盐碱地。
那就是顺手的事,因为她在xj,看到了太多太多荒废的盐碱地,而耐盐冰草的研究,最近也取得了突破。
当然最主要的是,菊科植物是拥有耐盐碱耐贫瘠最多品种的科,这次要是培育新品种,八成也会有这个特性,不用白不用。
盐碱地便宜,量又大,真要用它做保水剂治理沙漠,种植面积绝对少不了,靠国内这点耕地肯定供不上。
文英现在也是越来越有大家风范,考虑问题多全面……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